網商時代下展望兩岸電商合作
由台灣在2012年的電子商務產值已達到新台幣6,605億元,2015年可望突破新台幣1兆元,以及中國大陸2012年在網上的消費已達到2124億美元,預期2015年將有5390.7億美元規模可知,未來兩岸電子商務有極大的成長空間,故如何有效建置相關電子商務模式,深入經營網購市場,將是未來電子商務發展的致勝關鍵。為此,本文特由探討大陸電子商務產業的成功致勝關鍵,除思考未來網路商業的創新模式,也展望兩岸在電子商務產業的創新合作。
文:瑞羽(NGO工作者)
在全球化與資訊快速傳播的趨勢下,再加上智慧型手機的快速普及化,線上購物已成為未來極度被看好的重要消費重要模式,電子商務作為一個新興產業的未來前景不容小覷。根據ABI Research統計預估,全球行動商務在2015年的總銷售額預期將超過1,630億美元,將在現有的電子商務基礎上,大為推升網購市場的成長,對此,台灣在2012年的電子商務產值已達到新台幣6,605億元,2015年可望突破新台幣1兆元,至於中國大陸,在2012年在網上的消費更達到2124億美元,雖然還落後於美國的2287億美元,但是成長率相當高,在2009年到2012年之間,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平均成長率達71%,預期未來持續增進上網普及率後,到2015年時,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將有5390.7億美元的規模。對此,未來電子商務還有極大的成長空間,如何有效建置相關電子商務模式,深入經營網購市場的消費者需求,將是電子商務發展致勝的關鍵。
中國大陸十二五政策與電子商務發展趨勢
在中國大陸的十二五規劃中,已強調電子商務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創新營運模式和拓展市場的具體有效辦法,不僅可以滿足並提升消費者的需求,也可以促進各項產業與相關資源的組織化連結程度,另外還可以轉變經濟發展模式,促使產業結構轉型提升,成為戰略性的新興?業發展項目,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有鑑於此,中國大陸已經推出了包括《2006-2020年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政策,工業和資訊化部也制定了《電子商務「十二五」發展規劃》,著重於將十一五期間已經具備的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優勢繼續強化,實質進入下一波密集創新與快速擴張的新階段。
目前電子商務在中國大陸之工業、農業、商業貿易、金融、旅遊、交通、金融與城鄉消費等各個領域正快速擴展,不僅應用的範圍與品質正在提高當中,與實體經濟也正進行積極地相互融合,除此之外,移動電子商務也成為發展亮點,多元且旺盛的發展活力,正帶動中國大陸的電子商務走向新興產業。對此,諸多產業看好這樣的趨勢而積極在電子商務上創新規劃,包括建置大型企業上網採購與銷售的平台,或是促進各項關於電子商務之研發設計、生產製造與經營管理等,以期開創電子商務在各項應用上之普及性來強化提升整體消費潛力。
目前電子商務平台服務可以說是中國大陸最為關鍵的資訊建置,隨著農村建設與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包括網路購物、信用服務、電子錢包或電子認證,以及現代物流等,都有待加快完善,而這方面的發展仍有賴更進一步的專業化與社會信用的強化,特別是如果在社會信用的機制方面能夠獲得加強改善,提供更多公開透明且具制度化的交易平台,將會對未來電子商務平台交易之誠信度與專業度創造出更多有利的發展條件。從而在此基礎之上,再結合物流業的相關服務系統,推動有效率的網路購物取換貨服務,將能有效強化網路商務的整體流程系統,促進整體消費模式走向新型態發展的趨勢。
熱門網商事業,改變中國大陸消費模式
最近阿里巴巴(Alibaba)在美國IPO 的上市,不僅創造了中國大陸在全球資本主義市場的地位,更躍升為全球最有價值的電子商務品牌之一,吸引了許多全球投資者的目光,顯示中國大陸作為全球人口最多,位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正在國際市場上逐漸發酵。很多投資者關心阿里巴巴為何如此成功?事實上,在過去的這段期間,阿里巴巴可以說是快速因應了中國大陸轉內需的經濟轉行過程,透過積極建置有效率的物流平台,?動整體中國大陸的內需市場消費邁向多元化與服務升級,開展出新的消費方式來改變過去傳統的消費行為。以專業整合能力來建置物流、金流、人流的電子商務,是阿里巴巴成功獲勝的門檻,相對於其他競爭對手來說,有效率的物流平台,令消費者信賴的第三方支付,以及建置全民皆商的友善平台,促使阿里巴巴占據了中國大陸市場的創新龍頭角色,在互聯網與電子商務取得領導地位,儘管過去在全球還沒沒無聞,但此次的上市可謂開啟了阿里巴巴在全球競爭版圖上的新起點,未來的發展相當值得期待。尤其包括Wal-mart、家樂福等國際零售龍頭還在積極尋找、開拓中國的大型零售賣場之時,阿里巴巴已經快速運用了網路平台,搭配中國創意來結合中國大陸的在地需求,促使中國大陸的民眾在短短不到數年的時間,紛紛從原本的傳統與大型賣場消費模式改變為網路消費,目前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可謂正主導中國大陸消費者的購物模式,這種電子商務創新模式的改變,正帶動組織結構的整體變革。
網路商業最有潛力的地方,在於結合物流的便利性來創造消費議題效應,例如過去由阿里巴巴所企劃策動的「1111光棍節」,就是一個典型成功的經營案例,透過「光棍」議題有效的操作,以及成功的網路行銷推廣模式,創造當日近350億元人民幣的網路消費金額,相當於9月中國大陸消費品日零售總金額的一半之多,可見消費議題的操作性蘊含比基本生活消費需求更大的操作可能性,消費創新可望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的新亮點。對此,如何面對越來越競爭激烈的電子商務競爭模式下,仍能發展出各式各樣類型的創新購物模式,可能是未來中國大陸發展推動網路商業為新興產業的核心關鍵。
兩岸電子商務合作的當前契機
有鑑於有十億人口的中國大陸,對台灣的電子商業業者來說,也是一大發展契機,不過,儘管中國大陸目前在網路商業的商機無窮,但由於中國大陸對外的網站管制仍相當嚴格,台灣網站只有純購物服務網站才能在中國大陸被網民瀏覽,因此,相對發展機會仍相當有限。
日前,台灣經濟部宣布了包括PChome Online商店街等3家大型電子商務網購平台已取得明顯進展,中國大陸雖然封鎖部分的台灣網站,但是實質上並沒有管制中國大陸的消費者在台灣的網站上進行購物,相關跨境服務的完整建置,會是未來台灣電子商務業者要經營大陸市場時最關鍵的組織發展要務,如何積極透過兩岸合作管道,積極連結雙方在電子商務的平台方面整合,仍有賴更建置更多元與便利的管理流程,包括物流、支付管道等建置,皆是兩岸在共同建構及擴大現有網路商業平台時需要特別強化的項目,像是現階段以中國大陸為目標市場的台灣網路購物平台企業,都已經陸續研發出大陸直送館的相關物流配置建置,包括產品選定與銷售都會進行整體流程上的企劃,預計可帶動新的業績成長。
兩岸電子商務合作的創新展望
整體來說,目前網路商業模式正可為如火如荼的發展中,電子商務作為網路商業的專業機制,其實牽涉到許多的環節,尤其包括如何整合更多有特色的小型網路店家,透過合作與利潤分享的方式,創造出更大的品牌效益,將會是決定整體網路商業模式是否可以持續擴大發展的關鍵。
此外,網路消費除了可以是一種需求性的消費之外,也更是一種非預期性消費,透過議題的行銷與周邊商品的整合,塑造出一種生活風格的新趨勢,勢必成為未來電子商務致勝的關鍵,亦即文化品味的帶動如何與經濟消費物品取得緊密的結合,其實是網路消費最能操作的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將透過議題的塑造而被強化,甚至從這樣的消費模式轉型中,一方面購買了物品,另一方面也透握消費的參與過程,參加了一股集體經驗,共享並創造了一種生活風格與生活意義的實踐,這是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提升之後,新的消費風格,網路商業與行銷企業的密切結合,將可望帶動多元創新的集體消費商機。最後,電子商務的消費其實牽涉到交易的信任,包括金融媒介,也包括物品的品質與退換貨機制的公開透明,對此,兩岸將可以透過更緊密的電子商務合作計畫,創造更有彼此在地特色且更為便利的線上購物機制來展望更創新的網路商業產業發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