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未來的利基與風險
鑑於大陸十三五計劃可能導引其經濟發展進入以服務業為主流的發展態勢,且依全球開發國家經驗,獲利最強的服務產業是金融與醫療服務,故在大陸將實施全民醫療保險,以及其一般醫藥產業尚未占其國民生產毛額8%下,預期大陸醫藥產業的營收與獲利將有大幅成長的空間,而此也將是我台商未來的商機所在。至於在威脅方面,則在大陸電子零組件供應鏈興起後,勢將對我台灣核心廠商造成極大的衝擊。
文:邱志昌(鉅亨網總主筆)
壹、中國未來產業將走向服務業!
一、經過長期經濟改革開放後,大陸人民所得支配已發生顯著改變。(一)摩根史坦利大陸內需市場研究報告認為,在中國大陸經濟改革之始,薪資勞動階級需將60%收入用為日常生活、尤其是在食方面;而目前已降到40%以下,可支配所得大幅增加。(二)中國大陸醫療服務產業全年市場需求將近3,100億美元,內需市場全年約為26兆到28兆人民幣,未來仍將顯著成長。
二、大陸服務業現佔有所有產業產值約46.1%,未來將持續增長到約53%以上。台灣的服務業產值佔比約為73%、香港約為90%。大陸內需是2015年全球經濟成長第二大關鍵因素!
三、經濟改革是成功,但也造成貧富相當懸殊。根據大陸學者自估,中國大陸目前吉尼係數為0.47、超過聯合國0.4均富標準。投資銀行估算0.6以上、嚴重貧富不均。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民生產總額GDP在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四、內需市場需求是當代大國崛起最基本條件!中國經濟改革步調漸進緩慢,在計劃性經濟為藍圖情況下,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有重心,將對全球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一)城鎮化改革;(二)中國大陸第十三個五年經濟計劃。(三)中國大陸內需市場成長。中共第十三個五年經濟計劃,將是以扶植服務業為中心的經濟計劃。
五、目前大陸經濟與資產價格全面降溫,如何使一部分人再富有起來?是城鎮化工程。預估在2020年後大陸還會有3億以上人,再進入中產階級收入階級;大陸內需消費成長將增長到每年55兆人民幣以上。2030年時,中國城鎮化程度將達70%。內需消費抬頭將促進服務業發展,因此在十三五經濟計劃時程中,服務業發展將超過製造業。
貳、中國大陸金融改革的利基與風險?
一、大陸資本市場已在10月推出滬港直通車,穩住與國際股市波動對港股的影響,而中資可借香港國際化之力將中國股市國際化。自今年第二季開始,大陸一、二線城市資產價格全面下降;部份企業信貸違約事件、如超日債與近日中國鋼鐵信貸資金缺口傳聞等。而且全球最大的兩大經濟體美國復甦緩慢、歐元區則陷入通貨緊縮中。
二、台灣金融業自由化慘痛代價:葛林斯班曾針對2013年第四起,中國金融改革啟動後、未來十幾年後可能會發生的金融風險探討。自2013年第四季起,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進入深水區、即金融改革階段。此項改革有兩大支柱,一為人民幣國際化、另一為利率自由化。落實人民幣國際化策略,就是發展以人民幣計價的全球債券市場,及中國股票、債券等資本市場開放。前者最穩健作法為,廣設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如目前已如春筍冒出、蓬勃發展的香港、倫敦、巴黎與新加坡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這些金融中心大量發行人民幣計價債券,展開人民幣國際化行程。
三、台灣已經歷過利率自由化過程,銀行業在完全開放後,有過度金融Over banking現象。民營銀行開放自由設立後,新加入者為求放款經營績效,下調放款品質標準、降低貸款門檻。在金融同業競爭壓力下,業者不斷透過殺價、即降低放款利率;但最後卻形成惡性循環,逾期放款與呆帳增加。過多銀行競爭結果,使台灣在過去二十多年來,發生過兩次本土性金融系統風險。一為現金卡債,一為房地產貸款違約。
四、惠譽信用評等機構對中國提出警訊,如果中國房地產供給仍然以目前速度進行,則在2020年、也就是在6年後經濟成長將會硬?陸;惠譽並以明確統計數字為基礎、提出具體方向。該機構認為2013年,中國房地產總出售面積已達12億平方公尺,未來必需以每年20%速度下降。惠譽認為,過去幾年以來中國房地產蓬勃發展原因是:(一)、人口由鄉村流進都市,因此對新住宅需求持續增加。(二)、在2010年勞動合同法實行後,勞動薪資水準提高,因此換屋需求也在增加中。這兩項誘因,使中國房地產開發商不斷增加供給。
五、惠譽認為,如果開發商槓桿過大、或是產品供給量過大將會造成需求不足風險。但它們也認為,FED的升息並不會使中國房地產開發商資金緊縮。在2012及2013年間,開發商在國外發行企業債募得營運資金,如果國外資金不支持,則以中國本國資金可支撐,因此FED的QE淨空、或是升息政策多不會使中國房地產開發商資金調度。房地產泡沫化的風險通常會在景氣由高峰反轉,而且市場利率上揚到一定臨界值時,就對房產價格造成殺傷力。
六、中共政府官員認為,目前中國大陸房地產價格只是進行調整,不可能會發生如美國與日本過去崩盤現象。中國首購族必需自備30%自備款,而第二套房則自備款則需60%至70%、第三套房則完全不能貸款。本文整理新華網及相關公開網頁訊息,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秦虹主任認為,美國房地產泡沫是因2001年後為刺激經濟成長,因此連續多年降息;而在2006年後又因為控制通貨膨脹,因此在兩年內反手將基本利率提高4.5%,貨幣政策大開大闔重創房地產。日本因城鎮化(都市化)比率已經高達75%以上了,因此對房地產的需求、多數可能是投資或投機,自住型需求比率相對低,因此對景氣的敏感度很高。中國目前城鎮化比率尚只有53%,還有10%以上的成長空間,這些人多還需要基本住房。2013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為7.7%,
七、依本文親身經驗,中國大陸在1997年金融風暴前後約兩年時間,因國際資金回流美元,當時上海浦東新建案多暫時停頓下來。本文認為,以目前可預見風險如FED升息計劃等等,多不會動搖中國資產泡沫風險。但本文卻擔心,如果歐元區通貨緊縮問題繼續延宕,而美國經濟復甦遲緩,則中國城鎮化及目前措施,恐仍將難以抵擋全球經濟衰退,及其所帶來房地產大跌與信貸違約風險!本文認為,如果今2014年開始中國房地產價格全面降溫,若中共的金融改革如序開放,則中國房產的最大風險,的確如惠譽遙指的2020年後!
八、上證股價指數在今2014年中,已經走出谷底緩步向上。未來中國經濟成長率仍將緩緩下降,但股市卻已昂首步出多年來幽谷,且未來發展還可能會與經濟成長趨緩現象形成背離走勢,一趨上、一往下!中國產業發展是「一次到位」!在計劃經濟中,國營事業是為經濟發展中流砥柱;但中國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卻有世代潮流。如近兩年來紅遍全球的互聯網,中國阿里巴巴公司已在美國股市初次上市(IPO),總市值超果亞馬遜,成為全球最購物互聯網巨擘。中國互聯網概念股顯然與台灣台積電、鴻海一樣,儼然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互聯網產業族群聚落。除互聯網或網際網路類股族群外,目前中國第十二五經濟計劃即是為產業轉型升級計劃。未來十三五計劃可能將再進入以服務業為主流的經濟發展。以全球開發國家經驗,獲利最強的服務產業即為金融與醫療服務。
參、台商的商機與威脅?
一、中國大陸每年醫療商機約為3,100億美元,大陸業者希望在2016年前加速新藥開發、發展新藥技術與提升醫藥國際化。依申銀萬國證券相關產業研究員分析,在大陸將實施全民醫療保險政策下,未來醫藥產業營收與獲利將可持續成長。預估中國企業在2016年前可獲得數百個新藥臨床批文,及醫療器材等類別證書。德盛公司基金經理人認為,一般醫藥產業佔一國國民生產毛額之8%,但中國大陸仍未達此標準;顯然中國在醫藥產品價格與品質發展上,多有大幅成長、改善空間。
二、雲南白藥公司股價由2008年初的23.3人民幣/股,上揚至2013年10月之119.3人民幣/股,漲幅達412%。大陸上證股市醫藥類股族群不小,依鉅亨網所羅列滬深股的醫藥製造業上公司股價報價,總計就約有144家。大陸經濟發展面臨貧富不均挑戰、吉尼係數為0.47;全民醫保政策可舒緩貧富階級對立矛盾。
三、大陸產業對台商的替代?ADB觀點與本文相同,在大陸電子零組件供應鏈興起後,將對台灣核心廠商造成威脅;台商過去以遷廠到中國大陸之Cost Down策略,也因大陸工資不斷上揚已不太可行。但本文不認同該組織對台經濟數據此項預估。ADB認為相較南韓產品,台商產品必需多元化才具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