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高鐵外交與台商佈局展望
近來大陸總理李克強積極發展「高鐵外交」,且在俄羅斯、東南亞、中東歐、非洲等地取得進展,令人不禁思考,大陸高鐵走出國門佈局以大陸為核心的世界高鐵網,並挾帶著其經濟影響力,能否開啟「新陸權時代」、轉變現行海權思維的區位模式?以及帶領世界進入「全球化4.0」時代?又由於在這樣的趨勢下,佈局大陸的思維,或許也將從世界工廠、世界市場轉變為世界總部的新樣貌,值得我政府與台商持續關注。
文:詹巧鈴(政治大學兩岸政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一直以來,投資大陸的佈局策略集中在兩個切入觀點,其一是以大陸為製造基地,面向海外銷售;其二是以大陸人口為利基,面向內需市場。在前項觀點中,大陸作為世界工廠,投資區位重視的是生產成本與運輸的便利性,在第二項觀點中,大陸作為世界市場,投資區位重視的是商品與市場、消費者的結合。
中國大陸自2004年通過《中長期鐵路網規劃》,迄今已過10年,大陸境內主要的鐵路、高鐵網絡已基本建成,對投資者而言,主幹鐵路交會的節點城市,是人口聚集、便利運輸的佈局選項,也帶起台商前往中、西部投資的意願。值得留心的是,近來大陸總理李克強積極發展「高鐵外交」,在俄羅斯、東南亞、中東歐、非洲等地取得進展,令人不禁思考,大陸高鐵走出國門佈局以大陸為核心的世界高鐵網,並挾帶著其經濟影響力,能否開啟「新陸權時代」,轉變現行海權思維的區位模式?並帶領世界進入「全球化4.0」時代?在這樣的趨勢下,佈局大陸的思維,或許也將從世界工廠、世界市場,轉變為世界總部的新樣貌,值得政府與台商持續關注。
一、大陸鐵路規劃佈局
目前大陸鐵路的佈局是以2008年國務院批准實施《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08年調整)》為藍圖,按照規劃,大陸鐵路到2020年營業里程將達到12萬公里以上,時速250公里以上的鐵路建設規模達到1.6萬公里以上,城際高速客運系統從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全面擴張至成渝、中原、武漢、關中、海西區等經濟圈。屆時,北京、上海、鄭州、武漢等中心城市,與鄰近省會城市將形成1至2小時交通圈,而北京到所有省會,除了烏魯木齊和拉薩,都將縮短至8小時內。
客運鐵路具體建設以「四縱四橫」為骨幹,包括:
(一)四縱:1、北京-上海專線,貫通京津至長三角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2、北京-武漢-廣州-深圳專線,連接華北、華中和華南地區;3、北京-瀋陽-哈爾濱專線,連接東北和關內地區;4、上海-杭州-寧波-福州-深圳專線,連接長三角、東南沿海、珠三角地區。
(二)四橫:1、徐州-鄭州-蘭州專線,連接西北和華東地區;2、上海-杭州-南昌-長沙-昆明專線,連接華中、華東和西南地區;3、青島-石家莊-太原專線,連接華北和華東地區;4、上海-南京-武漢-重慶-成都專線,連接西南和華東地區。
此外,也將進一步擴大西部路網規模,形成西部鐵路網骨架。新建中俄通道同江-哈魚島段,中吉烏鐵路喀什-吐爾尕特段,改建中越通道昆明-河口段,新建中老通道昆明-景洪-磨憨段、中緬通道大理-瑞麗段等,形成西北、西南進出境國際鐵路通道。
二、習、李高鐵外交佈局
大陸高鐵近年來積極「走出去」,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總理李克強推展「高鐵外交」亦不遺餘力,乃因高鐵佈局具有經濟、外交雙重戰略意涵。
大陸高鐵海外戰略有四條願景規劃,包括:(一)泛亞鐵路:昆明-(寮國、越南、緬甸3線)-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二)歐亞鐵路:北京-哈薩克-俄羅斯-波蘭-德國-法國-英國;(三)中亞鐵路:新疆-塔吉克-烏茲別克-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德國(支線可達波斯灣、非洲);(四)中俄加美鐵路:東北-俄羅斯-加拿大-美國。
事實上,建設貫穿歐亞大陸的鐵路網設想,始於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ESCAP)「泛亞鐵路」政策,目的在促進整個區域貨物和人員的流通,創造內陸國家與區域主要港口之間的通路,以及進一步促進歐亞間商業交流。2006年11月,18個亞洲國家率先在南韓釜山簽署《亞洲鐵路網路政府間協定》使這一設想得以在政策上落實,規劃中的泛亞鐵路共有北路、南路、南北走廊和東盟通道四條線路,橫貫28個國家、地區,總長11.4萬公里,被譽為「鋼鐵絲綢之路」。《亞洲鐵路網路政府間協定》於2009年3月正式生效,然而泛亞鐵路途經各國的政經情勢紛亂、地緣利益衝突,甚至美國重返亞洲政策等眾多因素影響,導致計畫始終未能真正啟動。
大陸在聯合國泛亞鐵路計畫的基礎上,以經濟結合外交手段,推動自己的高鐵佈局,在東南亞、中東歐、非洲、甚至拉丁美洲,採取「資源換鐵路」的方式與在地國合作建設,大陸媒體稱此為「鄭和式的外交戰略」,外國媒體則稱為「大陸式的馬歇爾計畫」。
泛亞、歐亞、中亞三條鐵路,今年算取得不錯進展,6月份李克強訪問英國時,兩國將高鐵合作寫入中英聯合聲明中。7月,大陸海外承建的首條高鐵在土耳其通車。8月,泰國軍方政變後被擱置的「大米換高鐵」計畫,正式被批准興建,這兩條直通雲南的高鐵線路同時也被列入泰國2015-2022八年基礎設施發展規劃。10月,中俄正式簽署高鐵合作備忘錄,全長7000公里北京至莫斯科的高鐵通道有望實現,初期優先實施莫斯科-喀山項目,爭取在2020年通車。
高鐵外交的突破對大陸而言,雖然有技術輸出的利益,更重要的是打通陸運要道,有助於取得新的出口市場,發展陸上貿易版圖,同時提升其在歐亞大陸的影響力。而泛亞鐵路若順利建成,不僅有助於大陸與東協的經濟整合,最大的戰略因素還在於,大陸能夠經由泰國取得抵達印度洋的出海口,擺脫麻六甲威脅,反制美國圍堵勢力,屆時將形塑國際政治經濟新格局。
三、台商佈局展望
大陸高鐵海外發展願景遠大,台商仍應審慎評估。三條鐵路途經多國,姑且不論各國鐵路軌距、標準差異,中亞、東歐、東南亞區域不乏政治動盪、經濟落後國家,中緬、中越、中泰、中吉烏鐵路均曾發生政策反覆情事,加上美國、俄羅斯在此區域的地緣利益衝突與介入,歐亞陸橋計畫要能實現,絕非一蹴可及。
有意搭上高鐵投資列車,不妨留意幾個面向。
(一)物流運輸:近年來大陸快遞物流業快速發展,需求日增,為了讓快捷運輸也能搭上高鐵之便,大陸鐵路總公司在今年8月聯合大陸南車、北車啟動貨運動車組項目,目標在1年內製造出貨運動車組樣車,未來在高鐵客車運載閒置時段,這些不同於傳統鐵路「黑貨」(煤炭、鋼鐵、礦物、石油等)運輸的「白貨」(工業機械、電子電器、服裝、日用百貨等)列車,也有望在高鐵線路上運行。目前中鐵總公司規劃的貨運動車時速為200-250公里/小時,略低於客運動車組的300-350公里/小時。規劃若能實現,將有助於提升大陸物流業的發展前景。
(二)鐵路產業鏈:基建概念,大陸高鐵在「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期間將完成省會互通,鐵路建設仍將持續。軟體研發,十三五期間將投入研發智能化列車系統,提升整體效能。硬體配備,大陸鐵路海外發展有成,北車集團取得美國波士頓地點採購標案;南車則向加州遞送投標意向書,角逐95列350公里動車組;由大陸鐵建領頭的聯合體,是今年墨西哥高鐵招標案唯一的投標者,大陸鐵路低成本的優勢加上在美國獲得採用,相信將有助於在其他國家發展。大陸標準,大陸將在非洲肯亞承建該國首條鐵路「蒙內鐵路」,該條鐵路將全部採用「大陸標準」製造,李克強還宣布將在非洲設立高速鐵路研發中心,加強中、非在高鐵技術的合作。取得產業標準向來是大陸產業戰略,在鐵路產業亦不例外,非洲是世界鐵路的處女地,透過中、非合作,大陸已經在非洲大陸取得先機,有意投入鐵路產業鏈者,勢必得更加關注大陸標準的適用性。
(三)9+2經濟圈與北東協經濟圈的結合:東協整合發展迄今,泰國、緬甸、越南、柬埔寨、寮國五國逐漸被外界歸納稱為「北東協」,北東協區域與大陸接壤,相較於「南東協」(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尼、汶萊)與大陸關係更為密切。2014年,大陸高鐵順利開進北東協,大陸─寮國─泰國高鐵預計2021年通車,同屬泛亞鐵路一環的馬來西亞─新加坡高鐵則預計2015年投標,2020年通車。無論馬新鐵路是否與泰國銜接,對大陸而言,都無損其與北東協經濟圈更加緊密的關係,一旦中泰鐵路建設完成,昆明成為大湄公河區域中心的地位將不可動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9+2」,是中國大陸與北東協最接近的經濟圈,隨著珠三角區域產業升級轉型,投資成本增加,未來兩經濟區域之間的整合、分工可望更加緊密。2015年底東協經濟共同體將實現,屆時區域內的貿易將更加熱絡,投資者不妨打破國界思維,沿著大陸高鐵尋找商機,取得最佳戰略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