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時期的當務之急 訂定積極的對陸經貿政策
|
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終於告一段落、睽違三年後,工總再次訪問大陸。這三年來,無論是美中對抗的加劇、產業鏈的重組,或是俄烏衝突,都對全球經濟產業造成重大的影響。然而,無論情勢如何改變,中國大陸仍是台灣難以迴避的課題。 |
|
|
大陸2023首季經濟觀察及評議
|
4月18日,大陸以「一季度經濟運行開局良好」為題,公布第1季經濟數據。由於這是大陸政府換屆後、也是疫情解封後的第1季經濟成績單,因而引發各界關注。各界對大陸今年的經濟多持較為正面的態度。然而,大陸官方認為,全球經濟持續下行,外需疲弱對大陸經濟的影響進一步加深。因此,大陸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著重在透過內需驅動經濟增長;並在「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前提下,提出各種「強信心、擴內需、促消費,引外資」政策。本文特就大陸第1季相關經濟數據,進行評議。 |
|
|
若沒有了國際金融中心,香港還剩什麼?
|
在本年3月23日發布的第33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前三名的排序分別是紐約、倫敦、新加坡,香港退居第4。這是香港連續第2次輸給新加坡,說明了香港這座光芒耀眼的城市正面臨褪色的隱患。當然,百年來香港也歷經多少風雨的悲歡歲月,總有它堅韌的生命力。尤以香港所依托的中國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果以前香港是全球資本進入中國市場的橋樑,未來也會是中國大陸團隊與中國大陸資本進入國際市場的橋樑。這是新加坡所沒有的優勢,也是香港可以持續發揮的優勢。 |
|
|
工總訪陸,為兩岸謀商機
|
為推動兩岸經貿交流及兩岸產業合作,工業總會由理事長苗豐強率團將近40人,於4月17至21日前往大陸北京、江蘇、浙江等地進行為期一周的參訪。總體來說,此次工總參訪團主要強調三大重點:首先,兩岸應共謀和平發展。其次,台商應掌握大陸最新經濟產業政策。第三,台商可透過大陸參與更大市場。新冠疫情甫結束,無論是「擴內需」或「引外資」,大陸政策的發力都仍需要時間。未來大陸經濟會如何?相信這將是產業界高度關注的議題。 |
|
|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談判進展與展望
|
美國在2022年6月1日宣布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同年8月17日啟動雙邊談判,截至今年4月,已大致完成關務管理及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及中小企業五項議題的草案文本,後續將就勞動、環境等七項議題持續進行諮商。「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可展現我國符合高標準規範的能力,有助我國進行加入CPTPP所需之法規與制度調整。本文將依序說明台美經貿關係沿革、「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之緣起、現階段談判進展與內涵、後續談判議題,及其整體對我國的影響與未來展望。 |
|
|
CPTPP與競爭政策
|
CPTPP與以往一般貿易協定最大不同處在於所謂「競爭中立」原則,強調國際貿易的公平競爭。由於CPTPP為最先進、高標準的貿易協定,所以CPTPP中不僅包含傳統認知的競爭政策,還規範了國際不公平競爭的重要來源-國有事業及指定獨占事業,亦即第16、17兩章必須併同考量。由於我國經濟的特色在於國際貿易活動與對外直接投資蓬勃,廠商必須隨時適應各國規範市場競爭的競爭政策。若我國能順利加入CPTPP,與各締約國採取相同的規範,有助於貿易與對外投資的發展,而這正是加入CPTPP的諸多好處之一。 |
|
|
德國碳排放交易運作實務
|
為落實1997年京都議定書的降低碳排放目標,歐盟於2003年通過了第87號碳排放交易制度(ETS)指令,採階段式進行,2021年進入第4階段,由於歐盟係以指令公布法規,依據歐盟運作條約第288條第3項規定,全體會員國必須轉換立法指令為國內法規。德國為歐盟最大的經濟體,同時是台灣在歐洲最大的貿易夥伴,因此本文以德國為例,闡述歐盟的ETS如何在會員國具體落實,並闡明自2021年以來德國碳排放交易的運作,以期台灣企業了解歐盟的碳價與碳排放憑證交易之運作實務。 |
|
|
工總年度會員代表大會
|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於本年4月10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召開第12屆第3次會員代表大會,共有來自全國157產業公會200多位會員代表與會,大會由工總理事長苗豐強主持,內政部次長吳堂安、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等都親臨現場、會中並邀請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以「邁向數位轉型2.0--觀念與視野」為題進行演講。苗理事長在致詞時指出,國際大環境冷清,台灣無法獨善其身,對於產業經營來說,面臨多重不確定的風險,因此,提出四點看法與建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