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全國工業總會--國內本土新冠疫情對產業影響調查報告
正在加載......
全國工業總會--國內本土新冠疫情對產業影響調查報告

589

全國工業總會 ---國內本土新冠疫情對產業影響調查報告

 

 

 

 

一、緣起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於今(110)年5月間在國內急速爆發,變種病毒迅速擴散,甚至危及台灣產業聚落,令人憂心。雖然政府宣佈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28日,但確診人數已破萬人,死亡人數也超過400餘人。控管疫情的難度更甚於以往,未來感染數是否能清零,病毒是否繼續變異都是未知數,對於我國是嚴峻的考驗。 

 

過去一年,台灣製造業多數仍能正常運作,包括全球關注的半導體產業在缺水斷電的情況下,仍能創造不錯的佳績,並維持經濟正成長。但這一波疫情爆發,不只服務業受到立即衝擊,關乎台灣出口及經濟表現的製造業,也因多家廠商外籍移工群聚感染,並擴散至各產業,引起各界憂心,一旦製造業無法正常運作,對於台灣經濟命脈將是不可承受之重,許多在地中小企業的營運更是岌岌可危。 

 

基此,本會為了解產業遭受疫情衝擊情況及需政府協助事項,特製作「國內本土新冠疫情對產業影響調查」問卷,針對本會所屬408位會員代表暨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台灣科學園區同業公會等158個公會進行問卷調查,也承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及台灣工商企業聯合會的協助向其會員進行調查,俾能及時提供政府相關單位參考因應。 

 

本次問卷調查的時間,從5月28日到6月9日止,獲得熱烈回應,共回收了821份有效問卷,涵蓋產業類別從半導體製造業到紡織業等傳統產業,規模也包括跨國企業到小微在地企業,具有相當代表性與參考價值。 

 

二、問卷調查結果 

 

 

1.六成以上的填答企業表示「訂單減少」與「獲利減少」 

 

根據製造業者反映,訂單減少、獲利減少是目前最嚴重的問題,有65.53%的廠商反映「訂單減少」,63.58%的業者反映「獲利減少」。雖然「訂單減少」與「獲利減少」兩者高度連動,但不盡然百分百相關,許多獲利減少的廠商表示部分原因來自於成本增加。 

 

受訪單位表示,在過去半年,台灣資通訊產業接單狀況普遍良好,很多都呈現訂單滿檔,但最近因受疫情急速惡化影響,客戶下單轉趨保守,不論來自國內或國外的訂單都呈現減少的趨勢,為一大警訊。國際上,自去年因歐美訂單減少,部分產業訂單即未見起色,例如紡織業,因為去年歐美疫情慘重,連帶影響成衣、布料的訂單。在國內,由於疫情不確定性增加,各項工程遞延、商業活動停滯也削減訂單的增長。 

 

僅有少部分業者表示,並未受到此次疫情影響,多數恰好是因疫情受惠或是原物料上漲的廠商,例如鋼鐵業,或是近年來出口表現亮麗的電子與資通訊產業。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統計,我國外銷訂單4月高達549.3億美元,創歷年同月新高,更寫下連14紅紀錄,比去年同期增加33.9%,無論電子產品或是傳統產業都創下新高,與本調查有相當程度的落差。據推估,由於本調查期間是5月28日至6月9日,所以疫情是否造成出口訂單反轉向下,須持續留意觀察。 

 

又進一步分析,我國110年1至4月的外銷訂單統計,資訊通信、電子產品、光學器材占比為63.3%,但為數不少的小型企業或是傳統產業則受到疫情相當大的影響。 

 

另外有填答問卷的63.58%業者反映「獲利減少」。究其原因,除了訂單減少外,另一個原因是經營成本增加。包括原物料高漲、因為疫情增加的人事成本、防疫物資支出,以及最近的快篩,都造成營運成本的增加。一家新竹科學園區的能源業者的應變總指揮官受訪表示,和財務經理討論,快篩試劑可能就要花一百多萬,還不包括檢測費用,「但為了讓員工安心上工,這也是無可奈的事」。 

 

一位製作包袋業者回應許多傳統業者的心聲︰「部分產業或許訂單目前沒有大幅度減少,但是因為原物料急速上漲及台幣大幅升值,加上外勞人力不足,海運缺貨櫃,相關費用暴漲,導致企業沒有利潤。」 

 

2.有57%的企業表示「員工無法正常上班」,另有兩成業者認為「生產線停工」影響到營運 

 

因此次疫情嚴峻,政府宣布三級警戒後,許多公司採分流上班,但製造業除了行政人員外,一線製造人員或是工程業因無法採遠距上班的方式,對於產業正常運作及維持產能,帶來相當大的衝擊。 

 

究竟何種企業類別最關心員工無法正常上班?答案是「科學園區」的受訪業者。有八成的業者表示「員工無法正常上班」影響最大,僅有約四成五的受訪代表表示是「訂單減少」,與整體問卷的趨勢大相逕庭。「員工」是園區最重要的資產,確保員工安全性、穩定上工是科學園區業者最關切的事項。 

 

有某一機械業者表示,其原本需要的商業模式,如國內出差、拜訪、交機,都需要親自面對面,目前受疫情影響,都無法進行,對中小企業影響甚鉅。另有某一自行車業者表示,到目前為止,該公司尚能維持正常上班,但擔心如廠內有員工發生確診,就必須全廠停工,而公司的人力、場地資源有限,無法做到分流、分工作業,所造成的衝擊將難以預估,這也是中小企業普遍擔心的。 

 

傳統產業例如紡織業也表示,工作地點與人員做分流,造成產能效率降低,交期延誤。一有員工有接觸確診者即被匡列,必須給有薪假讓員工在家自主管理,也造成成本上漲。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有兩成業者認為「生產線停工」影響到營運,儘管比例不算高,但在各產業別皆面臨到此一情況。而在防疫熱區的廠商面臨更多壓力,例如工程業無法遠距上班,工程被迫停擺,加上原物料不停上漲,受到相當程度的衝擊。 

 

業者擔心若升至四級警戒,全國全面停班、停工、停課時,將會對產業運轉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失。至於疫情一旦嚴重惡化,何種產業需要保持營運以及必要工作之人員,政府應檢視所有產業重要性與優先順序,做好最壞的打算,並以戰略性的思考規劃資源配置。 

 

3.半數業者飽受缺料之苦 

 

儘管「缺料」不是受訪業者最高的選項,但在各產業回復最為平均的題目,有半數的業者勾選。而各產業類別表示,疫情已延燒一年半,缺貨櫃與原物料短缺問題在本次調查中被許多廠商提及,原物料價格上漲讓許多廠商吃不消,包括鋼鐵、塑料、紙張都接連上漲,業者不堪負荷。某家製罐業者表示,生鐵價格較平均漲8%、印刷品漲30%、紙箱漲35%。另外需進口的PE、牛皮紙膠帶,下訂也買不到貨,因為進口商搶不到貨櫃,阻礙製造業正常生產。是否會有另一波的通貨膨脹,需要政府密切注意並進行適當控管,並協助業者因應,避免中小型企業的歇業潮,造成新的社會問題。 

 

4.原物料上漲、缺貨櫃、缺工已影響到產業營運 

 

勾選「其他」選項者,最多反應原物料上漲、缺貨櫃、缺工等不利因素,也有業者反映被斷電多次、匯率過高等問題。除原物料上漲,缺貨櫃、海運延期對於進出口皆造成不利影響,對於以外貿為導向的製造百業,影響相當巨大。至於「缺工」問題,因為外籍移工目前無法引進,對於需倚重移工的製造業影響苦不堪言。另外分流上班、家庭照顧假也讓人力更為吃緊。在疫情下,原有的產能降低、預定的產業合作暫緩或終止,以及廠商無法履約,可能面臨違約成本,各種不確定性正持續增高中。 

 

(二)廠商亟需政府協助事項? 

 

1.業者最希望政府協助事項 業者反映最需要政府協助的前三大事項為「增加疫苗施打」(75.15%)、「營業稅減免」(72.59%)、「員工薪資補貼」(71.25%)三項。 

 

「增加疫苗施打」已成為各產業類別的高度共識,在開放式填答中,填答者認為「加速疫苗施打」是渡過此波疫情最重要的措施,「讓企業活下去」是當務之急。因為紓困僅能一時救急,惟有提高疫苗施打率,才是早日控制疫情,讓經濟活動早日恢復正常的唯一方法,所以施打疫苗在排序比紓困更為優先。 

 

在政府紓困方面,對應到訂單及獲利衰退、員工無法正常上班,「營業稅減免」與「員工薪資補貼」成為產業界最期望的紓困協助方式。 

 

2.增加疫苗施打在產業界達成高度共識 

 

「增加疫苗施打」有75.15%的受訪產業覺得迫切需要,且表達強烈意願,多數指名需要經WHO認證的莫德納/輝瑞/AZ疫苗,因為這才能解除客戶端對工班人員健康疑慮,並能恢復製造業正常營運,希望儘快完成全民施打疫苗,建立全民防護網,並規劃將具有戰略性產業的生產廠商與重要業務工作人員列入優先施打疫苗的對象群。 

 

儘管開放自行進口施打疫苗所費不貲,但總體樣本也有27.09%填具問卷的業者勾選,大都為電機電子業者、科學園區廠商以及大型企業。 

 

加速施打疫苗已成為跨產業別的重大共識,無論是全民施打疫苗或是產業從業人員儘速施打疫苗都相當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科學園區受訪業者有93.8%業者將疫苗施打列為首位,也有43%的業者贊同開放自行進口疫苗施打,遠高於平均值,因科學園區電子資通訊產業對於國際間人員流動、移工聘僱有更迫切的需求,因此對於接種疫苗呈現高度意願。 

 

而某一冷凍食品業者亦表示,因應疫情期間需穩定民生必需品之供應,建議將食品業及物流業人員列為優先施打對象。 

 

3.產業紓困方案 

 

關於產業紓困,「營業稅減免」(72.59%)、「員工薪資補貼」(71.25%)是產業界最需要的紓困措施,七成以上的受訪企業希望能得到政府協助,遠高於「利息補貼」(39.46%)、「貸款展延」(34.96%)、「增加融資額度」29.84%)等選項。 

 

由於行政院紓困4.0方案預算為新台幣2600億元,但目前營運資金及薪資補貼主要對象針對服務業,製造業僅適用之前的紓困方案剩餘金額,製造業攸關國家整體外貿出口表現,且此波疫情與去年情況大不相同,業界希望政府儘速對於製造業進行紓困,紓困方案申請流程能夠簡化、降低申請門檻,讓廠商儘快申請與撥款。 

 

4.其他需要協助問題 

 

因疫情分流上班,受訪企業在其他部分提出希望政府能放寬彈性工時與加班時數,並就移工短缺的問題提出解方,確保生產活動持續進行。業者也對於近日多次停電感到憂心,提醒政府勿再斷電,斷電除讓生產停擺,也造成設備損壞,影響產業營運。 

 

總之,「缺料、缺櫃、缺工、缺疫苗、缺紓困補助」是此波疫情下,製造業面臨的「新五缺」,將折損台商回台投資效益及我國對外出口能量,且恐讓外資對台灣投資卻步。 

 

三、建議事項 

 

此次疫情嚴峻,去年歐美因受疫情影響,紛紛採取封城鎖國措施,但台灣產業尚能正常運作。歐美因施打疫苗奏效,近來各國逐步解除管制,經濟有復甦跡象,台灣反因疫情蔓延,無法正常運作,將對我出口產業與經濟帶來嚴重後果。 

 

近兩年來,因逢國際情勢變化,回台投資已成為台灣產業重要選項之一。但廠商回台後面臨缺水、斷電、原物料大漲等不利產業營運因素,將會降低台灣回台經營的信心與熱度。政府在鼓勵台商回台效益之際,更應充份了解產業的心聲,提出更具前瞻性的解決方案,營造產業經營環境。本會就此次問卷調查結果,歸納產業建議如下: 

 

(一)儘速完成疫苗採購與施打,建立產業防疫SOP 

 

關於疫苗的取得與施打,國內近來有許多的討論,對於全民施打疫苗圍堵疫情蔓延已形成共識。台灣無論在半導體或是其他關鍵零組件等產業都影響到全球供應鏈的運作,確保產業正常運行是國家戰略層次的議題,儘速完成WHO認證的疫苗採購與施打,不僅是民眾的共識,也是產業的心聲。因此政府應窮洪荒之力,儘速透過各種不同管道增加疫苗採購,並在最短期間內,提高全民疫苗施打率至六成以上。 

 

在問卷調查中,有四分之三填答問卷的產業將「增加疫苗施打」列為最希望政府協助的事項,在開放式建議也表達熱切的期盼。包括科學園區業者、電機電子產業等已有完整生產鏈並聘用大量員工的產業,因產業聚落有較為豐沛的財源,對於自費自行進口疫苗施打,與其他產業類別相比有更強烈的意願。 

 

另外由於製造業營運仍需聘僱大量員工與移工,快速篩檢也是防疫的一環。富邦金控、鴻海等大型企業都已為員工進行快篩,新北市也推出安心企業快篩計畫,對於控管疫情具有正面意義。 

 

目前雖然已有企業快篩的計劃,但若企業規模不大,同時考量需要專業醫護人員協助的情況之下,建議政府應提出更充裕的資源配置,並協助業者取得相關防疫物資。 

 

疫情從去年延燒至今,政府在防疫初期斷然實施邊境管制以及口罩實名制,有效控制第一波疫情,但在疫苗取得落後,以及欠缺完整防疫措施的規劃,造成五月以來的疫情延燒,恐慌情緒不斷蔓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企業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營運指引」也聊備一格,過於瑣碎,落後企業因應步伐與關切問題。例如若警戒升至第四級,何種產業仍需正常運作?何種人員可正常上班?這可能都須從整體戰略角度出發,並且超前部署,包括疫苗護照等措施都須及早規劃因應。 

 

(二)對於製造業及早提供產業紓困協助 

 

關於此次疫情,規模較大之電機電子、半導體產業更為關切疫苗施打進度,規模較小之傳統產業更關心紓困議題,政府應針對製造業不同產業類別與不同產業聚落提出對應的紓困資源。但總體來說,填答問卷有七成以上的企業表達對於「營業稅減免」與「員工薪資補貼」這兩項紓困措施的期待。 

 

疫情對產業帶來兩個層面的衝擊。一是營業額急遽下滑,訂單減少、營收減少,同時因疫情影響,無法拓展客源,業務萎縮;另一面則是成本上升,包括原物料漲價造成的缺料以及貨運價格上漲,更加重生產端負擔。 

 

由於人事成本占公司營運成本最大比重,員工分流上班以及諸如家庭照顧假造成人力大幅縮減,且從去年的紓困方案至今,員工薪資補貼著實為最為簡便實際的紓困及時雨。 

 

另外財政部考量今年5月中旬起國內疫情日趨嚴峻,各地區國稅局將依營業稅特種稅額查定辦法規定,主動調減受疫情影響查定課徵營業人第二季營業稅,預計第二季全台共49萬家小商家受惠,調減營業稅合計約2.3億元,但大都為小商家或是服務業,期待政府能儘速針對製造業營業稅減免減徵,紓減製造業營運壓力,並將補助範圍擴大至土地租金、水電的補助。 

 

由於去年紓困方案倉促上路,在執行層面與管道顯得相當龐雜,中小企業接受到的資訊過於紊亂。政府可參考新加坡政府紓困的方式,建立單一入口網站「supportgowhere」,以一站式尋求可以適用的紓困專案。 

 

許多承包政府標案的廠商,也因時程逾期產生違約金的風險,期望政府能考量疫情帶來的人力短缺、物價上漲等諸多不利因素,在合情合理情況之下,放寬罰則標準。

 

 (三)萬物齊漲,政府應平抑物價 

 

中國大陸最新公布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達9%,是13年以來的最快增幅,中國大陸同時是世界最大的製造國和出口國,中國物價上漲,也加深了全球通膨的壓力。搶不到貨櫃,航運價格上漲,讓交貨時程延後,供應鏈受到影響;另外原物料、紙箱、木箱、鋼材、鋁料漲價缺料,對於製造業苦不堪言。 

 

大陸方面正已採取相關行動,確保大宗物資不被哄抬,各國央行也考慮升息抑制通膨。建議政府能就國內業者關切之缺櫃、原物料上漲等問題,提出更為具體的因應對策,緩解產業經營壓力。

 

 (四)協助解決人力短缺問題 

 

因疫情嚴峻,5月17日外籍移工不能入境,同時國內因分流上班,讓原本的缺工困境雪上加霜,勞動部雖緊急公告,製造業、批發業、綜合商品零售業、倉儲業等4業別可以適用勞基法例外彈性,縮短輪班間隔為8小時,受到產業界相當肯定。 

 

不過,為因應企業分流上班及請防疫照顧假的員工增加,應暫時放寬每月及每季加班總時數限制,以維持生產線正常運作。另也應補助在職充電,以因應人力短缺之情形。在外籍移工部分,應調降進用門檻,補足製造業與營建業不足人力缺口。 

 

同時國內包括綠能等基礎設施正如火如荼趕工,許多設備模組購自中國大陸原廠,亟需原廠工程師進行技術指導,建議政府考慮開放完成疫苗施打並檢具證明之外國技師來台進行短期服務,或以商務泡泡辦理,讓各項重大工程建設如期推動。

 

全國工業總會--國內本土新冠疫情對產業影響調查報告.pdf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