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工總發表2019年白皮書
正在加載......
工總發表2019年白皮書

589

全國工業總會於本﹙108﹚年7月29日發表「2019年白皮書」,並分「產業發展」、「能源政策」等9個單元,共向政府提出211項政策建言,期望政府審慎考量,儘快形成政策方案,俾為台灣產業營造一個優質的經營與發展環境。又本白皮書在第二章的總論中,也特別以「承擔-烽火連天 險中求勝」為題,提出十二項策略性建議,希望政府面對美中貿易爭端,除了積極吸引台商回流外,能夠依據不同產業的需求,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以確保台灣的全球競爭力。

文:編輯部

 

工業總會發表「對政府政策的建言」白皮書已進入第12年。基於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愛,每年都有系統的就如何改善台灣投資環境彙整產業意見,提供政府施政參考。依統計,本會每年白皮書建言的數量都超過200項以上,讓許多人不禁質疑工總每年投入如此大量的人力物力,究竟有無效果?換言之,工總每年的建言究竟政府聽進了幾多?又真正的改善了幾多?

 

事實上,依據工總的調查結果,11年來業界對政府問題回復的可接受度,一直維持在60%以上,顯見政府對工總白皮書的重視,這也成為支持我們繼續往前走的主要力量。特別值得一提的,在今年問題處理的過程當中,國家發展委員會陳美伶主委甚至為長年未能解決的議題,親自主持跨部會協調會議,使27項問題迎刃而解,也使今年政府問題回復的可接受度首次突破74.46%。對陳主委親力親為的精神,及政府各相關部門的努力,工總在此表示由衷感激之意。相信在政府與業界共同攜手下,台灣明天一定會更好。

 

在2015年工總白皮書中,我們特別提到台灣正面臨五缺六失的困境,使台灣整體投資環境急速走向崩壞,受到政府及社會各界高度的關注。然而4年過去,不僅五缺未見改善,反而讓我們感受到勞動法規益形僵化、兩岸關係更形緊張、國際關係更加孤立、面對美中紛爭前途未卜,更令國人感到憂心。

 

過去一年多來,美中貿易衝突已為全球及台灣經濟帶來極大衝擊,各界都體認這次美中爭端不只是貿易戰,更是科技戰,因為它牽涉到產業鏈重組。尤其在美中台三邊關係中,中國大陸一直是台灣最重要的生產製造基地,多數產品皆以美國為市場,此一供應鏈模式,將因美中長期對抗而被打亂。加上我國多是中小企業,若要遷移生產基地,必須考量產業群聚問題,影響企業應變調適能力,使台灣產業嚴重面臨斷鏈的危機,對台灣產業帶來莫大的衝擊。目前正是台商考慮重新布局全球的時刻,政府必須掌握此一契機,做好相關配套措施,以迎接台商回流。

 

近年來台灣經濟成長率都不到3%,今年受美中貿易影響甚至可能進一步下修。為化危機為轉機,政府必須要有更大的「承擔」,積極改善五缺、六失,輔導廠商調整既有的供應鏈模式,方能在烽火連天中,險中求勝。所以今年工總白皮書在第二章總論,特別以「承擔-烽火連天 險中求勝」為題,提出十二項策略性建議,希望政府面對美中貿易爭端,除了積極吸引台商回流外,能夠依據不同產業的需求,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以確保台灣的全球競爭力。因此,我們在今年白皮書提出以下建議︰

 

一、全面盤點與解決產業長期面臨的問題與困境

 

政府在美中貿易衝突以來,雖積極協助受影響的台商回流,也獲得很好的成效。但美中貿易衝突所帶來的影響不僅止於台商回流,更牽動全球產業鏈的挪移,及台灣產業的海外布局。因此,政府應就美中貿易衝突及科技對抗對台灣產業的衝擊,進行客觀、全面的調查,提出完整、詳實、量化的分析與評估,以求對策。

 

面對台灣投資環境,對內政府應儘速有效解決國內五缺及勞資、長照與環保等諸多問題;對外應積極改善兩岸關係、爭取參與區域經濟組織,使台商在海外能享有公平的競爭機會。

 

二、因應國際新情勢,協助台商調整投資及營運布局

 

過去三十年,中國大陸憑藉低廉的生產要素及政策優惠,吸引大批台商投資,帶動大陸經濟快速成長,並成為世界工廠。然而,近年來大陸除勞動成本快速上升、各項社會保險稅費開徵、查稅力度強化,以及環保要求日益嚴格之外,台商也面臨大陸本土企業激烈的競爭,導致台商在大陸經營日趨困難。在美中貿易戰方殷之際,政府必須積極輔導台商轉移或轉型升級。

 

三、務實檢討新南向做法 找尋新契機

 

配合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分散對外投資風險,有不少業者考慮擴大東南亞國家的投資或產線。政府應就新南向政策進行滾動式檢討,並加速推動我國與新南向國家簽訂經貿協定,促進雙邊貨品、服務流動及排除貿易障礙,讓新南向政策有效帶動我國進出口貿易,為台商在海外找到新南海。

 

四、建構「AI」之學習與運用人才

 

過去三十年,台灣雖在硬體代工上表現傑出,但在創新與研發上卻極為欠缺。誠如科技部長陳良基多次強調︰「AI將為台灣帶來黃金年代」。因為AI需要硬體支撐,目前全球AI的運算主機,有八成來自台灣,若再加上台灣的半導體實力,台灣有絕佳機會站在AI時代的制高點。但台灣目前產業AI化的挑戰有四:(一)缺乏實戰人才;(二)資料基礎建設不足;(三)不容易找對問題(找到生產需要改進的問題);(四)產業之間存有鴻溝。因此,未來如何幫助台灣130萬家中小企業AI化,提升競爭力,這是政府迫切需要面對的問題。

 

五、客觀檢討國家能源新政策

 

雖然「以核養綠」公投通過,但政府依然拍板核電不延役、核四不重啟,雖然政府信誓旦旦,保證「2025年前維持備用容量率15%、備轉容量率10%」。然而產業界對未來電力穩定供應仍感憂慮。尤其美中貿易爭端導致大量台商回流,未來電力需求勢必隨之增加。因此,政府應根據用電需求及綠電建設進度,在維持供電穩定、及碳排放減量目標,調整各種能源發電的配比。並確保北部區域供電穩定,以消除產業界對電力供應的疑慮。

 

六、將超額稅收用於擴增租稅優惠項目

 

由於近年來政府稅入優於預期,103年度至107年度中央政府稅入超收逾新台幣3,652億元,政府若將其運用於鼓勵民間投資,擴大租稅優惠項目上,長期而言,不但可以促進經濟成長與就業,也可以增加各種賦稅收入。

 

七、檢討環境影響評估法修正草案適切性

 

環境影響評估修法目的,是為了預防或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不過,環保署提出的環評法修正草案,除「允許任意第三人對環評審查結論或變更許可提起行政救濟」,以及「明定經訴願決定或判決撤銷確定者,其開發行為之許可或變更許可即失其效力」,更「賦予主管機關於審查時發現『開發行為對環境有重大不利影響』時,得變更或廢止原審查結論」。如依草案規定,恐使原審查結論動輒遭到變更或廢止,不僅將使開發單位的營運產生極大不確定性,更嚴重影響產業投資意願,所以政府必須檢討環境影響評估法修正草案之適切性。

 

八、建請修改財政收支劃分法

 

由於「財政收支劃分法」稅收分配不均,業者繳納的稅款幾乎全歸中央,地方分配的比例較低。而業者投資所帶來的如交通、環保、廢棄物處理,則仰賴地方處理,致地方政府對業者投資心生抗拒,動輒要求巨額回饋,使業者投資計畫受阻,或增加投資營運成本,影響台灣經濟發展與地方繁榮。因此,財政部應加速修改財政收支劃分法,提高地方政府之核配比例,以提升地方政府招商意願。

 

九、政府應協助中小企業解決傳承問題或妥善退場

 

我國中小企業多為傳統產業,目前面臨嚴重的二代接班問題。設若企業因無法順利接班而歇業,將恐導致專業技術流失及員工失業,甚至產生「斷鏈」危機,危及上下游產業的營運。因此,政府應針對無人接班之企業,建立媒合管道或設立企業傳承諮詢窗口,協助找尋合適的傳承對象。對無轉型升級能力或下一代已無意願接班者,應協助其妥善退場。

 

十、建立完善的長照與育嬰政策

 

我國人口快速老化已成為年輕世代不可承受之重,許多年輕世代既要工作,尚需隻身照顧高齡父母,甚至年邁的祖父母,實已身疲力竭,遑論結婚生子。導致年輕世代不婚不生,甚至提早退出職場。少子化不僅造成國家生產力衰退,更已成為國安問題。所以政府有必要提出有效的人口對策,規劃完善的長照及育嬰政策,以解決國內少子化、高齡化問題,讓年輕人都能安心工作、結婚生子,提升台灣的競爭力。

 

十一、政府積極爭取加入CPTPP、RCEP

 

台灣年出口金額高達3,300億美元,占GDP比重高達六成以上,但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國家卻只有9個國家,也就是FTA覆蓋率只有9.7%,遠不如日本23%、韓國64%,以及新加坡的77%。使台灣出口必須承擔較高的關稅,或比較繁複的通關程序,在國際上處於不公平貿易競爭的地位。因此,政府應積極爭取加入CPTPP、RCEP,並與主要貿易夥伴洽簽FTA,以消除台灣產業在全球貿易所遭受不平等待遇。

 

十二、兩岸應維持良性溝通 創造雙贏

 

兩岸經貿關係密不可分,雙方合則互蒙其利、分則雙受其害,因此兩岸必須以對話取代對抗,以創造互信與合作空間,降低兩岸的緊張與敵對。 今年本會白皮書,依舊分為「產業政策」、「能源政策」、「環境及安全衛生政策」、「賦稅暨金融政策」、「勞資關係暨人力資源」、「國際經貿」、「兩岸政策」、「智慧財產權」及「青年政策」9個單元,向政府提出97個議題、211項政策建言,期望政府審慎考量,儘快形成政策方案,俾為台灣產業營造一個優質的經營與發展環境。

 

今年白皮書從2月展開作業,期間承蒙工總理監事、各委員會召集人及許多專家學者的積極參與,不吝建言,讓白皮書內容更加具體豐富;我們在此由衷感謝。期待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能夠再造台灣經濟成長的新動能。

 

2019年工總白皮書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