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
超前部署振興經濟方案

589

最近以來,全球面臨劇烈的政經情勢變化,無論是中美貿易戰、英國脫歐、油價崩跌、中國內部民間企業債務的隱藏危機等,都對全球經濟及各國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尤其再加上去年底武漢爆發冠狀病毒疫情,並迅速蔓延全球,使得全球經濟更是雪上加霜,不但引發全世界恐慌,也擔心全球經濟將陷入大蕭條。

 

4月2日,行政院提出的第二階段1兆500億元紓困方案,規模不但是史上僅見,達到我國GDP的5.5%;同時,政府紓困措施要達到企業不能倒、就業 不能失、物流不能停、金流不能斷的目標,我們企業界表達支持與肯定,也期待各項紓困措施能夠儘速全面落實。不過,這僅僅是治標,我們希望也能夠治本。因此在救企業的期間,不能有任何增加企業租稅負擔的情形,甚至應該調降,以降低對產業的衝擊;而且基於工商業界對於本身發展最為瞭解,也最具有切身感,政府應該適時鬆綁法令,尤其勞基法,以符合產業實際發展需求, 並期望政府在防疫的同時,也能夠提前部署振興經濟方案,讓台灣經濟能夠在疫情結束後快速復甦。

 

當前台灣經濟受到疫情的嚴重衝擊,同時台灣產業發展也正面臨一個新的轉捩點,我們應正視疫情及中美貿易戰重挫產業供應鏈後的重組問題,對衝擊台灣經濟發展的隱憂,其中包括少數媒體及學者長期操弄社會民粹,嚴重阻礙產業發展,以及廠商回台投資所面臨的五缺問題。尤其應思考如何改變台灣目前產業類型過度集中電子零組件、生產過度集中代工、投資貿易過度集中中國大陸的現象,以健全新興科技及產業發展的生態體系,優化產業及就業結構,使台灣經濟持續成長。

 

台灣是一個小島,先天缺乏天然資源,屬於海島經濟型態,經濟發展可以說是台灣生存的命脈,凡是國防安全、社會福利、衛生醫療、人才培育及各項基礎建設等等,都必須有良好的經濟發展才能夠支撐。而台灣與國際貿易連動性高,經濟發展非常依賴出口,而近年來,全球經貿逐漸走向區域整合態勢,台灣因不能加入CPTPP及RCEP,加上ECFA是否能繼續的不確定因素,就必須負擔較高的關稅,嚴重影響產業競爭力,不利台灣長期的經濟發展。

 

此外,以去年為例,台灣對大陸及香港出口佔比超過42%,可見兩岸經貿關係非常密切,因此對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而言,兩岸關係必須有所調整,朝向正向發展,才能有助於疫情結束後的經濟發展。

 

台灣是一個小地方,我們不能在各方面如法律、金融、產業、環保、勞工等,處處抄襲大國,如歐美等先進國家,甚至更嚴格,而是更需要瞭解自己的優勢及弱點,務實以自己的需求為依歸,以小國的思維,參考例如瑞士、比利時、荷蘭及丹麥,甚至新加坡等國的經驗來規劃,才能真正有助於國家經濟的發展。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