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
大陸疫後經濟政策初探

589

2008年,為因應全球金融海嘯,大陸中央政府提出4兆人民幣的公共投資計畫,地方政府也隨之響應。此次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大陸政府仍將政府投資作為救市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有別於過去,大陸政府亦透過投資基建擴大內需,並著重於供給面的消費政策改革,希望透過民間消費力的進一步釋放,增進大陸經濟動能。不過,大陸政府想要透過擴大內需以刺激經濟,仍有許多難關要面對:包括人口結構「未富先老」、買房債務率過高、對未來收入預期悲觀等,這些都將影響大陸促進消費政策的成效。

 

文:黃健群

 

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日前,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最新經濟數據,第1季國內生產總值(GDP)為人民幣20兆6504億元,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6.8%,是1992年以來首次的負成長。其中一、二、三級產業,同比分別下降3.2%、9.6%、5.2。

 

大陸經濟跌幅收窄,但不容樂觀 

 

進一步分別由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出口、投資、消費來看,大陸第1季經濟情勢相當嚴峻:以出口來說,雖然2019年大陸外貿仍達到31兆元人民幣,同比成長3.4%,但今年第1季出口同比就下降了6.4%,貿易順差減幅甚至達到80.6%。第1季的投資減幅則達到16.1%,其中第二產業降幅最大,達到21.9%。而作為內需市場動能指標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第1季減幅達到15.8%。 雖然大陸政府積極推動復工復產,3月諸多經濟數據相較過去兩個月收窄,例如工業增加值降幅收窄12.4%、全國服務業生?指數降幅收窄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收窄4.7%,以及城鎮失業率比2月份下降0.3%。但不可諱言,在全球肺炎疫情仍在延燒的此刻,全球化參與程度甚深的大陸經濟未來仍不容樂觀。在出口前景不明的情況下,大陸經濟若要穩增長,只能依靠內需拉動。可以預見的是,後新冠時期的大陸政府,將更大力度的推動擴大內需政策。

 

大陸政府為擴大內需推動新舊基建 

 

近年來,擴大內需成為大陸政府穩經濟的重要途徑。2008年為因應全球金融海嘯,大陸中央政府提出4兆人民幣的公共投資計畫,地方政府也隨之響應,紛紛提出總額數十兆的投資計畫。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此次大陸政府仍將政府投資作為救市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第1季GDP發布的前夕,指出要擴大有效投資、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加強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投資,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而高盛(Goldman Sachs)報告指出, 2020年大陸政府將投資包括鐵路、公路、機場、水、能源、環境相關基礎設施,以及農村基建投資與公共健康衛生領域投資等所謂的「舊基建」;以及包括5G 基地台、高速鐵路/軌道交通系統、新能源車充電樁、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的「新基建」,預估總投資額將達到22兆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基於「穩就業」的需求,勞力密集度較大的「舊基建」,仍是大陸政府救市政策的重點;「新基建」預計的投資額僅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量的1%。然而,扮演大陸未來產業升級關鍵及新經濟戰略推動重要動能的「新基建」,未來的投資增長率必然超過「舊基建」。

 

解放民間消費力成為未來大陸的重點政策 

 

與此同時,有別於過去,此次大陸政府除了透過投資基建擴大內需,更著重於供給面的消費政策改革。3月20日,大陸發改委等23個部門,共同印發《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共19條,內容包含市場供給、消費升級、消費網絡、消費生態、消費能力、消費環境等六方面,希望透過民間消費力的進一步釋放,增進大陸經濟動能。

 

事實上,自2014年以來,消費已連續6年成為大陸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且自2015年開始,消費對大陸GDP的貢獻都超過五成,2018 年更高達76.2%。2019年,大陸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貢獻率為57.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人民幣41兆,同比增長8%。然而,大陸內需消費占GDP仍僅約四成,和先進國家相較差距至少15-20%。因此,近期大陸由供給側推動的消費「擴容提質」政策,主要希望透過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釋放潛在的消費力,包括增加更多高品質產品讓民眾「能消費」,以及有好的消費環境讓民眾「敢消費」;因此,能夠促進民眾健康生活的產品,例如綠色食品、藥品、衛生用品、健身器材成為此次大陸政府積極鼓勵的消費品項;此外,包括汽車、家電、5G手機等傳統大宗消費,也是大陸政府積極鼓勵消費的產品。除了實體消費之外,在消費型態方面,大陸在政策方面也更多的關注服務業,並突出假日和夜間消費,以及強調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消費模式;更重要的是,透過物流等購物環節的進一步便利,激發農村的消費動能。

 

結論:強化國內市場是未來大陸政府經濟的重要政策 

 

綜觀來看,後疫情時期的全球經濟,將呈現幾個趨勢:包括全球貿易萎縮、全球產業鏈不再過度依賴大陸,以及貿易保護主義潮流的興起。若疫情過後歐美等西方國家發起對中國大陸的經濟抵制,透過「操之在己」的政府投資及民間消費所形成的「國內強大市場」,將是未來大陸政府刺激經濟的重要政策。

 

但一方面政府投資很難產生短期效益,而且將會持續加重政府債務,以及「舊基建」容易造成無效建設、重覆投資。另一方面,若要激發大陸14億人口的龐大消費潛力,如何提振消費信心、同時增加消費能力,讓大陸民眾「願消費」,是大陸促進消費政策成功與否的關鍵。但大陸政府想要透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來擴大內需以刺激經濟,仍有許多難關要面對:包括人口結構「未富先老」、持續上漲的房價導致居民因買房債務率過高;更重要的是,整體經濟情勢的嚴峻導致對未來收入預期的悲觀,這些都將影響大陸促進消費政策的成效。總的來說,加速新基建的投資,以及進一步的解放消費力,將是後新冠時期大陸經濟政策的主旋律。(作者為工總大陸事務組組長)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