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國際碳關稅之挑戰與因應
正在加載......
國際碳關稅之挑戰與因應

589

 

歐美先進國家已積極規劃「碳邊境稅」,我國產業屬出口導向,且是國際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具有高氣候貿易風險脆弱性,面臨歐美先進國家即將實施碳邊境稅的關鍵時刻,我國應儘速透過歐美外館或WTO平台,了解歐美碳關稅議題內容,必要時進行雙邊協商,以降低碳關稅衝擊;至於高碳關稅貿易脆弱產業則應加速盤點產品碳足跡及進行供應鏈碳管理,以因應未來碳關稅的挑戰。

 

文:林聖忠、李堅明

 

 

2050年淨零碳排放 (net zero emissions) 發展趨勢下,全球總計約有127個國家已公布或規劃將2050年淨零碳排放為國家目標,這些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合計約占全球總排放量的63%,可知,深度脫碳(deep decarbonization) 已成為全球共識與新價值典範。然而,研究顯示,如果一個國家為促進低碳發展,內部碳定價成本為40美元/噸CO2e,則能源密集產業的出口值約會下降2.5%。易言之,國家推動嚴格限碳排放,將會產生競爭力 (competitiveness) 折損與碳洩漏 (carbon leakage) 現象。爰此,歐美先進國家已積極規劃「碳邊境稅」(carbon border taxs, CBTs)(或稱邊境碳關稅)。以歐盟為例,已將碳邊境稅列為推動《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的十大施政之一,且預計2023年前啟動,初步鎖定高碳進口品,例如鋼鐵、水泥、電力、鋁製品、肥料及化學等產品課徵碳關稅,推估約有2兆美元收入。美國拜登新政府已決定重返《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未來可能對高碳進口產品課稅,目前已有7個碳關稅草案版本協商中,隨時有啟動開徵碳關稅的可能性。 

 

我國產業屬出口導向,且是國際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具有高氣候貿易風險脆弱性,面臨歐美先進國家即將實施邊境碳稅的關鍵時刻,加速因應與布局,做好低碳發展的準備,已屬刻不容緩。爰此,本文將剖析國際碳稅最新發展現況與作法,提供政府施政與產業經營對策之參考。 

 

碳洩漏與碳關稅 

 

國家為追求深度減碳,限制國內產業碳排放,或透過碳定價方式 (例如碳稅或碳交易制度),提高排碳成本,從而導致高排放密集或貿易暴露 (Emission Intensive and Trade Expose, EITE),產業失去市場份額 (market share),或遷移至低排放成本的國家或地區,稱為碳洩漏。碳洩漏主要來自三管道 (ICAP, 2020):一、競爭力管道 ( competitiveness channel )(短期):減碳成本較高國家的產業市場份額,移轉至減碳成本較低國家的產業;二、投資管道 (Investment channel)(長期):減碳成本較高國家的產業投資活動,移轉至減碳成本較低國家的產業投資活動,亦即產業外移;三、能源管道 ( energy channel ):具深度減碳承諾國家透過高強度的節約能源措施,降低能源需求與能源價格,導致低度減碳承諾國家的產業享受低能源價格,及增加能源消費與溫室氣體排放。碳洩漏衡量方式,通常簡單地以國外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占本國溫室氣體排放減量比值衡量之。 

 

綜上可知,深度減碳承諾或高碳成本國家,為維護國內排放密集或貿易暴露 (EITE) 產業公平競爭力,同時達到全球碳排減量目標,透過邊境碳調整措施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asures, CBAM),係當前最具可能性的國家氣候政策工具。

 

(詳全文 請見工總產業雜誌110年3月號)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