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短鏈革命下的台灣機會
正在加載......
短鏈革命下的台灣機會

589

由於COVID-19疫情以及過去幾年的美中貿易戰,造成國際供給成本上升或中斷的現象,未來企業在進行國際分工時,將比以前更重視安全問題。而過去在長鏈型態的全球供應鏈下,各國之間得以進行細緻分工,我國可藉由掌握關鍵技術或優異的生產管理能力,在製造業供應鏈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今短鏈革命將使得單一區域或國家囊括供應鏈中更大比重。因此,如何在當前製造業短鏈趨勢下,鏈結亞太地區生產能量,融入新型態的全球供應鏈,是我國製造業欲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

 

文:李長泰、花佳正

 

 

 

隨著發展中國家產業崛起,以及中產階級擴張,各國參與區域內的全球價值鏈(GVC)活動出現明顯變化,其中亞太地區受惠於區域內經濟規模擴大,推升亞洲工廠參與區域內的全球價值鏈(GVC),同時與北美區域、歐洲區域的供應鏈連結強度明顯增加。在國際經貿活動快速變遷下,北美與歐洲的供應網絡仍以美國、德國為中心,而中國則取代日本成為亞太地區的貿易供應中心,中國除了與亞洲鄰近國家連結增加之外,同時也與北美、歐洲地區中心建立重要網絡。 

 

過去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明顯攀升,但近年中國面臨的生產環境日趨嚴峻,除了其國內生產成本攀升、環保法規趨嚴之外,國際上也出現抗衡中國浪潮,日、澳、美、東協、印度等國相繼提出印太戰略,欲提升其在印太地區的地位,加上美國積極主張公平貿易、防堵中國竊取關鍵技術、在高科技發展上執行去中國化等,對中國在全球生產鏈的地位造成衝擊,未來歐美先進國家與亞太地區的合作對象與模式勢必出現改變,將促進亞洲地區非中國體系供應鏈的形成。 

 

此外,近年中國生產成本攀升、環保法規趨嚴,使得亞太地區生產製造已逐漸由中國移至東南亞、南亞等地。中國擴大發展高科技產業,積極投入研發創新,研發支出由2010年的2,135億美元,倍增至2017年4,960億美元,占全球研發支出比重由4.6%攀升至23.0%,已超越歐盟與日本,成為全球第2大研發支出國家。中國投入大量研發資源,推升知識與技術密集型產業快速發展,市場預測未來幾年中國研發支出及知識與技術密集型產業產出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中國積極投入科技領域研發創新,欲成為全球高科技中心之一,加深參與全球價值鏈活動,對歐、美、日先進國家在研發創新與高端產品生產製造的威脅劇增。同時,中國企業透過直接投資、風險投資、合資、許可證審查、網路間諜和人才招募等方式,在先進國家取得能促進中國戰略性產業發展的技術。先進國家擔憂中國竊取關鍵技術,對國家安全造成危害,在高科技發展上執行去中國化,逐步限制中國企業的投資外,與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合作意願也明顯降低。 

 

過去我國為美國電子產品代工,雙方建立合作信任關係,另外,台日在生產製造也建立長期合作關係。近年我國除了高科技產業在國際上位居領先地位之外,同時國內也擁有研發創新能量、科技人才、高階技術、資訊安全、重視智慧財產權等優勢。目前美國積極主導去中國化的新供應鏈,與我國互動密切,我國應藉由國際供應鏈重組,爭取與美、日在研發創新、高端產品生產製造合作新契機。台美日除了延續過去在生產製造的合作之外,並擴大未來的合作範疇至研發、創新,同時需要政府某種程度介入主導,由台灣國家隊聯合美、日國家隊,才能持續維持產業的競爭力。

 

 

(詳全文 請見工總產業雜誌111年1月號)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