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
2022年大陸經濟政策蠡測

589

中國大陸中央和國務院日前召開了每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由這次會議來看,2022年中國大陸經濟政策相對2021年將較為保守。在意識到國際、國內等諸多因素交錯影響,中國大陸2022年經濟政策將以「穩」為主、以「進」為輔,並在緊抓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原則上,回歸更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政策,讓「蛋糕先做大」。總體來看,如何在「複雜嚴峻國際環境」下以「六保」為著力點促成「六穩」,將是檢視2022年中國大陸經濟政策的重要方向及關鍵指標。

 

文:黃健群

 

 

 

在新冠肺炎疫情籠罩下,全世界度過了倉皇不安的2021。但對中共來說,2021具有許多特別意義:2021是中共建黨一百年;是「十四五」規劃啟動的開始;也是第三個歷史決議案的發布…。展望2022年,對全球乃至中國大陸來說,仍是充滿了挑戰。本文透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解析,預判中國大陸2022年經濟政策及方向。(註1)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經濟任務及政策 

 

12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依慣例聯合召開了每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這個會議自1994年開始,基本上每年12月召開;主要任務除了總結過去一年經濟成績,更重要的是由宏觀層次,為來年的重大經濟定任務、定政策。可以說,這是每年中共最重要、規格最高的經濟會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宣示內容通常會引起廣泛注意與討論。2018年3月美國啟動對中國大陸貿易戰,當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提出「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新方向;希望透過內部消費帶動,減少對過去一直依賴出口、投資的經濟成長模式,以因應美中貿易戰;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點則在挖掘超大消費市場潛力的同時,對內防範各類風險;2020年新冠疫情大爆發,當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到:「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復甦不穩定不平衡,疫情衝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因而,會議強調在發展的同時,還要注重安全防控。 

 

2022年的三重壓力: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 

 

由於情勢快速變化,因此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越來越受到矚目。2021年的會議重點為何? 

 

依慣例,2021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先總結了一年經濟工作成果。會議認為:在建黨一百周年,也是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的2021年,中共能在新冠肺炎疫情及美國圍堵等內外環境的多重衝擊下,仍能維持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疫情防控、科技力量、產業鏈韌性、改革開放、民生保障,以及生態文明等各方面的領先或提升,這些成績應先充分肯定。但展望2022年經濟時,會議卻一反過去的樂觀,直指明年中國大陸將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等三重壓力: 

 

一、 內需增速恐受限 

 

如前所述,美國啟動貿易戰、科技戰以來,中共以強化內需市場作為戰略基點;在政策的助力下,即使受到新冠疫情衝擊,大陸內需仍呈現增長態勢。 

 

從數據來看,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大陸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4.8%,拉動GDP增長6.3%,但相較今年上半年的7.8%,明顯回落。與此同時,今年前11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逐月同比增速不斷下降;前5個月,每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都能維持兩位數增長,但6月後增速滑落至個位數,甚至到8月年增率大跌至2.5%;爾後幾個月雖有些微回溫,但到了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長也只有3.9%(請見圖1)。  

 

如果再扣除價格因素,11月份中國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實際增長0.5%;從環比增速看,實質增速為0.22%(請見表1)。大陸官方指出:由於11月以來中國大陸多地發生新冠疫情,衝擊居民消費、特別是餐飲等聚集型消費,以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趨緩。 

 

雖然大陸官方認為中國大陸消費市場總體復甦態勢未變;但由於疫情對消費造成的直接衝擊,以及監管升級造成網路、娛樂、補教、房地產、出行等行業的失業潮,都將影響投資與就業,致使2022年中國大陸內需增速有限;因而大陸官方將內需收縮列為2022年三重壓力的首位。

 

二、 各項供給恐收縮 

 

在供給衝擊方面,主要是指疫情可能導致的經濟秩序混亂。中共認為,難以預測、影響範圍廣泛的新冠疫情,可能造成2022年全球供應鏈中斷、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飆升,以及勞動力/晶片/貨櫃的同時短缺;同時,之前「雙碳」目標下的能耗雙控政策,造成煤價飆漲抑制電廠發電意願等,都將進一步拉高生產成本,導致供給收縮。 

 

事實上,2021年反應生產成本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逐月攀高,10月上漲了13.5%,漲幅比9月擴大2.8%,創下1996年10月中國大陸首度公布該數據以來的新高;而該月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價格上漲的就有36個;雖然大陸當局推出一系列「保供穩價」政策,使得鐵礦石、銅、鋅、動力媒等大宗商品價格得以回落,但11月的PPI漲幅仍達12.9%。大陸官方表示,PPI快速上漲主要受到國際輸入性通膨,以及中國大陸主要能源和原物料供應緊張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PPI漲幅的擴大,使得PPI和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之間的「剪刀差」創下新高,意味著中國大陸經濟隱藏潛在的結構性危機;若這樣的情形繼續下去,上游工業品的漲價將侵蝕到中下游工業企業盈利和投資,將造成類停滯性通膨。不過,11月份PPI和CPI的「剪刀差」稍微收窄。但後續如何,仍持續觀察(請見圖2)。

 

三、經濟增長恐轉弱 

 

有大陸學者認為,2020年中國大陸已解決絕對貧困,因而經濟不必像過去40年那樣的高速增長;自2021年開始的30年,中國大陸經濟應由高增長走向高品質發展,而要推動這樣的轉變,加大對無序擴張的資本進行整改,同時推進共同富裕等舉措,雖然會影響經濟增速,但卻是經濟結構轉型的必由之路。(註2) 

 

基於這樣的邏輯,再加上各種經濟的不確定性增加,中共認為:中國大陸GDP增速可能由2021年的8%左右,降至2022年的5%左右。由於對經濟增長的預期轉弱,民眾可能會增加儲蓄、減少消費,企業投資也更為謹慎,對2022年經濟形成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預期經濟增長會轉弱,意味著經濟量體將相對萎縮,民眾收入也將減少,進而造成需求收縮。也就是說,經濟增長轉弱、物價上漲、內需萎縮,這三者之間不但會相互影響,也將形塑2022年中國大陸經濟的基本樣貌。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求穩 

 

面對艱困的2022年經濟情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仍強調在「堅持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 

 

有論者指出,此次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主要有幾個方面的意義: 

 

首先,有利政治環境穩定。過去40多年來,中共的基本理念是發展、基本路線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然而,如何在保增長的同時,避免富裕階級與權力掛勾,形成特殊利益集團腐蝕中共統治的正當性,這是中共改革開放以來不斷面對到的嚴峻課題。2021年中共認為中國大陸已積蓄足夠的能量承受較低的經濟增長,因而開始大力管制資本,甚至探討如何共同富裕,而其結果就是經濟的大減速。隨著2022年國際、國內雙重環境的複雜與艱困,再加上具有高度政治意涵的二十大的即將召開,中共必須透過重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建構一個相對穩定的經濟環境,以有利政治環境的穩定。 

 

其次,將資源集中經濟工作。近年來,中共耗費大量行政資源和政府精力,去推動政治、意識形態、黨建等工作,讓不少部門或基層單位疲於奔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意味著在當前中國大陸經濟面臨明顯下行壓力的此刻,將減少與經濟發展無關的活動、運動、事務,讓各級政府能夠集中精力和資源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註3) 

 

最後,調整過左政策路線。論者指出,過去幾年中共過於強調要針對經濟快速發展的弊端進行糾錯,以致貿然提出反資本壟斷、教培行業整改、房地產金融監管等政策,造成2021年的經濟動盪。因此,重申以經濟發展為中心,是改變習近平「先破再立」思維,重新回到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時代的「先立再破」,也就是先做大蛋糕再切蛋糕的邏輯。(註4) 

 

無論上述論點是否過度推論;不可諱言,中共意識到2022年的中國大陸經濟情勢不容過度樂觀的前提下;如何求「穩」,是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出的核心訊息。誠如媒體分析,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後的4,700多字通稿中,「穩」字就有25個。也就是說,2022年中國大陸經濟的總基調是「穩字當頭」,因此會議文件亦指出,各地區各部門要負擔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要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 2022年的七大經濟政策 立足「穩字當頭」基調,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強調要「穩中求進」,以「穩預期」。因此,提出2022年七大經濟政策。茲說明如下(請見表2): 

 

一、 實施穩健有效的宏觀政策 

 

會議強調,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強化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製造業、風險化解等的支持力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 

 

值得觀察的是,中國大陸今年1-10月地方債務急遽上升約達30兆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6%,創歷史新高紀錄。新增債務約五成是用來償債,並未投資實體經濟。也就是說,如何因應處理地方債,將是2022年中共必須面對的嚴峻課題。 

 

二、 實施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微觀政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微觀政策的重點,在提振市場主體信心,並推動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以創造公平競爭環境;除此之外,會議還提到要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強化契約精神、治理惡意拖欠賬款和逃債行為等。 

 

事實上,近年來大陸當局一再強調,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就是發展。而發展必須依託市場主體作為載體。因而如何活絡以企業為主的各類市場主體,將是中國大陸是否維持發展的關鍵。 

 

三、 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結構政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暢通國內大循環;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激發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加快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加快數位化改造,促進傳統產業升級;重申房住不炒等。 

 

雖然中共近年來透過「三去一降一補」強化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但總體來看,供給端升級仍趕不上需求端變化,以致中國大陸目前仍是低端產品過剩、中高端產品供給不足。因此,此經濟工作任務的重點,一方面在於要以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強化「供給面」,以突破供給約束,並提升生產端供給的品質和水準;另一方面,釋放被抑制的內需,以促進供需兩端平衡恢復。 

 

具體來說,要突破供給約束,就必須解決缺電、缺晶片、缺櫃、缺工,以及原材料短缺及關鍵技術缺乏等問題;與此同時,透過數位轉型,建立高效的物流網絡,以聯接起生產和消費兩端,並建構內外聯通體系。 

 

四、 推動扎實的科技政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發揮國家實驗室作用,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推進科研院所改革。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化產學研結合等。這部分主要是呼應「十四五」規劃科技自主創新戰略。 

 

五、 強化發展動力的改革開放政策 

 

重點任務包括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推進電網鐵路等自然壟斷行業改革;落實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吸引更多跨國公司投資,推動重大外資項目加快落地;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等。這部分的重點,在於如何有效進一步推進要素市場化;具體來說,就是讓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由「定價格」轉向「定規則」,以強化發展動力。 

 

六、 增強發展平衡性協調性的區域政策 

 

重點任務包括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促進東、中、西和東北地區協調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升新型城鎮化建設質量等。具體來說,就是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為引領,以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等為重點,推動區域優勢互補與錯位發展。 

 

七、 兜住兜牢民生底線的社會政策 

 

重點任務包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問題、勞動用工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養老保險、生育政策落地、應對人口老齡化等。重點在解決就業、消費問題,並建構一個合理有序、按勞分配的制度環境。 

 

結論:2022年的關鍵將是如何以「六保」促成「六穩」 

 

除了要透過七大經濟政策,以因應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等三重壓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強調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正確認識和把握初級產品供給保障」、「正確認識和把握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以及「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等。 

 

從這五個「正確認識與把握」,可以預測的是:2022年中共將透過持續調升最低工資,並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且推動企業參與公益事業、提供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領域更多公共服務的方式來實現共同富裕;同時,持續監管無序擴張的資本;推進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三穩」等相關政策,以「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為最高原則保障糧食安全。除此之外,除了疫情,包括政治、意識形態、經濟、金融、科技、社會、外部環境乃至黨建,任何可能的風險,都將是2022年政策防控重點。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重申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但會議也指出這個目標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傳統能源的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而會議還強調「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創造條件儘早實現能耗雙控(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一般認為,其意味著水電、風電、太陽能、核電將不計入當地能源消費總量,甚至也不計入生產這些清潔能源材料設備的耗能。而相關定義的釐清,將是2022年的重點。 

 

總的來說,由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來看,2022年中共經濟政策相對2021年,將較為保守。在意識到國際國內等諸多因素交錯影響,中國大陸將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等三重壓力的前提下,中共2022年經濟政策將以「穩」為主、以「進」為輔,並在緊抓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原則上,回歸更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政策,讓「蛋糕先做大」。總體來看,如何在「複雜嚴峻國際環境」下以「六保」為著力點促成「六穩」,(註5)將是檢視2022年中共經濟政策的重要方向及關鍵指標(作者為工總大陸事務組組長)。 

 

註1 本文主要資料參考「聚焦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dzt/2021zyjjgzhy/index.htm。 

 

註2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觀點。請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三位經濟學家談明年中國經濟」,新浪網,2021年12月19日, 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1887344341/707e96d5020016q6e?wm=8001?ch=4&from=finance。 

 

註3 應濯,「中共最高層突然重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釋放何種信號」,多維新聞,2021年12月14日。 

 

註4 此為王丹觀點。請見「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報」,自由亞洲電台,2021年12月3日,https://www.rfa.org/mandarin/pinglun/wangdan/wd-12132021104106.html。 

 

註5 中共認為「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等促成就業」等「六保」,是「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等「六穩」工作的著力點;守住「六保」底線,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