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
俄烏衝突下的省思

589

首先,俄烏衝突必然造成能源價格上漲,企業應有一完整的過渡規劃來滿足用電需求;其次是,因能源價格飆升而產生的輸入性通膨,將在外資大量匯出下更加嚴重,企業對短期的利率上升及新台幣匯率貶值應有所準備。第三,在台灣工業用電占總用電量超過五成的同時,企業也應承擔進一步減能、發展更有效率製程的責任。第四,應設置專業團隊針對各國法令、國際制裁內容做深入分析,以免誤觸紅線;第五,在供應鏈逐漸破碎化的當下,應進行適當的風險分散,俾在地緣風險上升的同時也能夠讓企業持續發展。

 

 

文:童永年

 

 

 

 

年初一則台積電對政治經濟分析師的徵才訊息,造成社會上的廣泛討論,讓大家了解到跨國企業對地緣政治分析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已不再滿足於委託智庫或管理顧問公司進行研究,而需要公司內部組成團隊,對公司未來發展來進行針對性分析。自從冷戰結束之後,國際間的競合,在這十年間出現了結構上的變化。這一切的起因,主要是源於中國正式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這也將美國與中國的競爭表面化。 

 

中國與日本不同,日本從來沒有想在美國主導的國際遊戲規則間跳脫。而中國在多年發展之後,已不再認為持續「服從」美國主導的遊戲規則符合自身利益,進而尋求另闢蹊徑的可能性。這在中國開始進行一帶一路的大戰略後更為明顯,甚至在許多國際組織,以美國為首領銜的許多提案,已在表決中無法獲得多數。這其實背後有著一個重要訊息,也就是美國所帶領的西方已開發國家集團,利益開始與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相左,導致中國成為吸引人的另一選項。 

 

自從美國前總統川普開始打響中美貿易戰之後,台灣已處在一個日漸尷尬的角色。一方面政府希望與美國為首的國家維持良好甚至升級關係,另一方面台灣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占出口比例卻逐年上升,去年(2021)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占比已超過四成。當然,台灣出口的產品以半導體為主,在中國是世界工廠的前提下,對台灣半導體製品的大量需求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短期世界工廠的角色取代不易的情況下,如果中美貿易衝突進一步升級,台灣的整體經濟狀況是否能撐過台灣半導體產業需求的短期波動?尤其半導體產業已占台灣的國內生產毛額的18%,影響將不可謂之不大。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 

 

地緣政治的衝突,很明顯的,其影響下自升斗小民的生活,上自國家未來發展的藍圖都無法避免。而最近,原本是國家間以貿易手段作為武器的競爭,進而演變成真槍實彈的熱戰。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戰事,是歐洲自從二戰以來的第一場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戰事的發生其實早有徵兆,只是大家不願意相信真的會發生戰爭,以至於措手不及,讓烏克蘭全境陷入戰火。 

 

俄烏之間的衝突,其實在烏克蘭進行所謂的顏色革命(2013-2014)後檯面化。顏色革命後親俄的總統出逃,讓俄羅斯對此結果進行譴責,並以連結克里米亞及鼓動烏東兩共和國爭取自治來施壓烏克蘭。這部分的問題,在以德法為首的明斯克協議中,嘗試予以解決。然而,俄烏兩國均沒有誠意執行協議內容,而形成僵局。 

 

2019年,時任烏克蘭總統通過修憲案,將加入歐盟與北約納入憲法明文規定,這引起俄羅斯極大的不滿。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軍事同盟組織,俄羅斯是不會容忍其敵對的軍事組織在距莫斯科不到700公里處設置據點的。另外,烏克蘭國家語言法的通過,明顯歧視在烏克蘭境內的俄語使用族群(約17%),更讓維護俄裔烏克蘭人的權益變成莫斯科的藉口。以下有兩段有關俄烏關係的談話,可客觀的增加讀者對於兩者走到這一步的理解。

 

 

(詳全文 請見工總產業雜誌111年4月號)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