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一例一休阻礙產業創新發展
正在加載......
一例一休阻礙產業創新發展

568


一例一休自105年12月底分三階段上路,但該方案自出爐始,便引起諸多的爭論,最大的爭議莫過於將新法套用在所有的產業中,一體適用,而未考量不同產業間之差異與特性;此外,從一例一休的政策內容來看,也透露出政策思維仍停留在傳統製造業的模式中,忽略了現今產業結構的變化、服務業正值發展,以及創新事業的實務需求,使得一例一休落入勞資雙邊皆不討好的窘境。

一例一休的本質立意良善,主要是為保障勞工休假權益,藉此落實周休二日,促使民眾能達到工作與生活平衡的理想職場環境,同時減緩部分產業工時過長的問題,像是住院醫師、遊覽車駕駛等,以期能解決因過勞而造成的家庭憾事以及大眾安全的問題。而目前的討論,多聚焦在資方成本增加,或是勞方減少了加班機會,無法賺取更多額外報酬等角度探討,卻鮮少以一例一休的實施,對於產業創新發展可能阻礙的觀點論之。

在全球化、知識經濟世代以及數位浪潮的發展趨勢下,越來越多創新的商業營運模式出現在市場中,最為熟知的莫過於誠品首創的24小時書店,不僅為台北城帶來新的生活模式,也成為國際觀光客來台停留的重要景點;此外,物流業者所推出的24小時寄送服務、6小時寄送服務,以及國際物流公司提供的快速送件服務,其背後的運轉和經營模式,都需要人力輪班或是夜間作業方能落實,以強化市場競爭力;而當台灣的人口走向高齡化社會後,長照的人力投入以及照護作業,在一例一休的實施下,亦將受到影響。

除此之外,還有釵h的生產線作業,有無法中斷的特性,像是鋼鐵業的鍋爐、半導體及光電元件設備的製程,多為24小時連續製程運作,也因此,製程線上的員工以及製程高度相關的員工多須配合24小時輪班,以確保並監督機器作業情形,故齊頭式的一例一休的實施後,對於產業競爭力,確實帶來一定的影響。

再者,一例一休的政策內涵,實亦有違服務業的實務營運模式,最為明顯的影響就是有部分醫院已開始出現週六減診或是周日停診或不進行手術的調整,以因應一例一休對於人事成本的衝擊,但卻可能造成民眾就醫上的不便,或是知識型的職業,如會計師或是專業駕駛,皆需持有特定執照方能執業,且宥於其專業性,難以臨時兼任人力予以支援,而可能出現輪班人力不足的問題。

而每年對於台灣政府皆會提出政策建議的美僑商會,也於106年6月8日所發布的「2017台灣白皮書」中指出,一例一休的政策內容較適用於工廠的生產作業線,然而,卻對於台灣正值發展的服務業將帶來不利影響,美僑商會亦認為,新法的實施恐將扼殺創新和創意的推動,也不利吸引台灣向來極力希望爭取的國際人才。

是故,一例一休的再行修正,實有其必要性和急迫性。﹙全國工業總會顧問徐小波口述/李佳頤、馮志峰訪談整理﹚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