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
氣候變遷下的供應管理轉型

589

2020年Apple宣告2030年前對供應鏈和產品實現100%碳中和,同年台積電與沃旭能源合作,一舉買下離岸風電20年的發電量,這兩件大事,深深影響著未來供應鏈的挑戰與變革,也讓企業不得不重視且認真思考「永續」的意涵與如何發展的未來。作者從供應管理的不同角度解構氣候變遷下的減碳議題,從採購長成本使命的壓力,到三項重要思維點的推動:「以維穩當道的品質運營」、「精實思維的低碳生產」、「推動供應永續的C2C終極方針」,以及國際大廠永續倡議的分享,希冀裨益讀者於供應管理永續韌性上的思考。

 

 

文:白宗城

 

 

 

 

這幾年對企業來說可謂極具挑戰,新冠病毒(COVID-19)扭轉了人類原本對2020的期待,供應端的斷鏈與需求端的急速凍結嚴謹的檢視著各企業對供應管理危機的防禦能耐;而另一頭,疫情這幾年的極端氣候也帶出了氣候變遷的風險預警,督促著氣候行動的刻不容緩,2020年Apple宣告2030年前對供應鏈和產品實現100%碳中和,同年護國神山台積電與丹麥風電龍頭「沃旭能源」合作,一舉買下離岸風電20年的發電量,也創下全球單一企業規模最大購買綠電契約。這兩件大事,已深深影響著未來供應鏈的挑戰與變革,也都讓企業不得不重視且認真思考「永續」的意涵與如何發展的未來。而這股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的綠色供應浪潮有很大部分來自於終端國際品牌大廠的要求,另有一部分來來自於政府的法令法規與國際倡議或公約等,但這些的要求皆來自於對永續的承諾,面對這波浪潮,專業的供應管理人員不能僅僅只是尋找綠色能資源的開發與使用,而需要更完整了解全貌與對供應管理的影響等,才能洞察出創新模式與可行方案。 

 

綠色供應鏈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國密希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的製造研究協會在1996年提出的,當時提出這概念的目的,是基於對環境的影響,從資源優化利用的角度,來考慮製造供應鏈的發展問題。當時的綠色供應鏈只包含了環境保護和能源節約兩層含義,也就是使用最少的能源、最不傷害環境的材料,製造出最環保的產品,從初期的原物料到最終端的廢棄物皆進行追蹤和控制,減少產品的生命週期中對環境所帶來的危害。時至2015年,於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又稱COP21),更是達成了史無前例的全球經濟大國的共識,其會議目標也達成具有約束力的措施,解決氣候變化問題,遏制全球氣溫上升,此時氣候變遷的議題也進入更積極行動化時代。隨之而來的2019年,美國華爾街日報用兩個版面登出181位美國大企業執行長簽名,包含從Apple到亞馬遜橫跨不同產業,此舉隨即掀起全球熱議,因為他們誓言重新定義企業使命,放棄「股東利益至上」的經營者信條。這也成為推動供應鏈永續最重要的里程碑,因為不論是環境道德勸說、各國政策法規要求或透過責任投資的要求,都不及於從客戶端的要求來推動永續更顯得全面性與有效性,當中也包含著當下最火紅的因應氣候變遷的行動方案,接續筆者從供應管理的角度來分享因應這股永續浪潮下,供應鏈管理該如何積極的準備。 

 

採購長(CPO)成本使命的壓力 

 

自從二戰之後,資本市場運行了75個年頭,在全球化驅使下的供應鏈遍及全世界,也讓生產效率、效能發揮到了極致,供應鏈中的成本也不斷的進化走到了最優化,然成本的控管卻也成了採購長揮不掉的夢靨。根據德勤全球首席採購長2019年的調查報告(The Deloitte Global Chief Procurement Officer Survey)中指出,受訪企業的採購長(CPO)都將成本降低(reducing cost)視為其組織在未來12個月中所有任務中的首要任務,請參閱圖1,而且將成本降低列為首要任務的趨勢也長達10年。

 

(詳全文 請見工總產業雜誌112年04月號)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