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
慎對美中科技戰 避免出口踩雷

589

 

因美中貿易衝突,美國商務部頒布FDPR,不僅可用於限制在美國製造的商品的銷售,甚至可用於限制使用涉及美國技術在全球製造的任何商品,使得違反該等規定的企業即使在美國境外開展業務,仍有遭受嚴厲制裁的風險。許多小型設備和技術在商業上被廣泛使用,且與受管控技術並未能完全區分。企業如何避免無意間踩到出口管制的紅線?本文作者強烈建議公司對每一筆出口交易進行產品和供應鏈盡職調查,並妥善記錄與留存,以證明此類審查確實進行過;可以大幅減少或避免潛在的執法責任。

 

文:翁士傑

 

 

 

 

2022年10月,美國政府發布長達139頁的法規,對全球產業造成了巨大影響。美國政府聲稱對於每一行電腦程式上的美國公民的活動均擁有管轄權。此外,除非得到美國政府許可,否則任何外國公司均不得使用美國的電腦代碼、機床或者設備,且不得由美國人製造運往中國的公司的先進電腦晶片。 

 

而這正是美國最喜歡的新經濟制裁方式: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DPR)的當頭棒喝。此與一般透過美元制裁的途徑不同,FDPR試圖透過美國技術優勢對外界施壓,並加以制裁。FDPR賦予美國政府得以宣稱對世界上幾乎所有晶片工廠均具有管轄權,因為幾乎每家晶片工廠都擁有難以替代的美國工具。由美國商務部頒布的FDPR不僅可用於限制在美國製造的商品的銷售,甚至可用於限制使用涉及美國技術在全球製造的任何商品,並不止於美國境內。使得違反該等規定的企業即使在美國境外開展業務,仍有極高機率將面臨被起訴或遭嚴厲的制裁的風險。由於FDPR的頒布,使得晶片製造商須暫時停止向中國客戶銷售先進晶片。 

 

美中技術貿易衝突 

 

21世紀美中最關鍵的貿易衝突即技術貿易衝突,而FDPR在此技術競爭中已成為最重要武器之一。這場鬥爭涵蓋了從人工智慧(AI)、電腦至網路設備,甚至囊括其他商業領域。目前最明顯的戰場體現於半導體產業,然這是基於電腦晶片是作為數位經濟、金融以及國家安全的基礎:現今的汽車已為行走的電腦,銀行則是移動資金的電腦,軍隊則利用矽智財相關技術進行競爭。半導體產業在南韓和台灣扮演最先進的主導地位,而中國過去的先進晶片仰賴外界供應。

 

 

 

 

(詳全文 請見工總產業雜誌113年04月號)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