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美中協定內容與影響
正在加載......
美中協定內容與影響

589

美中終於在今年1月15日簽署第1階段的美中經濟貿易協定,並已在2月14日生效。本協定內容皆是美國所關切的議題,這在中國大陸對外經貿協定中,堪稱是首見;也因為本協定是為美國量身訂做,所以未來只有中國大陸必須要符合規定的問題。又雖然本協定是美國針對中國大陸經貿問題設計的,但其中有些規範,將來也會適用於美國與台灣的經貿協定,故台灣應該預先做準備及因應。再者,未來無論美中貿易戰發展如何,台灣都應全力推動技術升級,才能確保國際競爭力於不墜。

 

文:劉大年

 

美中貿易戰開打近2年,終於在2020年1月15日雙方正式簽署第1階段的美中經濟貿易協定(以下簡稱美中經貿協定)(Economic and Trade Agreement between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China),並已在2月14日正式生效。這是美中兩大經濟強權首次達成的協議,紓緩了美中貿易持續對抗的情勢。

 

美中經貿協定完全是以美國優先,基本上是依照美國需求所建構的內容,中國大陸雖然先前也曾提出「談可以,打奉陪,欺妄想」的強硬態度,認為美國的要求不但不合理,而且干預中國內政,甚至侵犯中國的主權。但是中國大陸經濟實力還是無法與美國相比,無法抗衡美國排山倒海、一波又一波的制裁;最終還是必須配合美國,協定中的內容均是美國所關切的議題,這在中國大陸對外經貿協定中,可說是首見。

 

特別是在協定中各規定之後均會出現「美國現行法規的實施均將與本條款規定內容給予同等待遇」,意思就是說美國目前規範均已符合協定,本協定就是為美國量身訂做,所以未來只有中國大陸必須要符合規定的問題。

 

中國大陸除了須履行協定規定外,協定中許多項目還規定完成期限,再搭配協定中的監督機制,美國未來將扮演著糾察隊的角色;而且若是中國大陸執行不及時或不到位,美國可以採取必要的反制救濟措施,例如可以恢復原先對中國停徵的關稅,甚至再度加碼已經課徵的關稅。

 

基於在協定中中國大陸實質上需單方承擔義務,難怪川普總統將此協定稱為「巨大而美麗的怪獸」(a big, beautiful monster)。並一再強調這是一項了不起的偉大成就,也說明這是一個對雙方均有利的經貿協定,川普更自滿的說美中關係長期以來處於最佳狀態。

 

至於中國大陸的反應,綜合政府及官媒的意見,可歸納為美中經貿協定有助於改善急速惡化的美中關係,並將美中關係導入正軌協定中。中國承諾對美國增加購買是符合中國消費的需要,而且有助於促進美中經貿關係。美中經貿協定,中國並非向美國屈服投降,更重要的是未來還有許多挑戰,美中貿易戰仍未結束。由以上可以看出中國大陸多少有些無奈,並自圓其說地找台階下。

 

美中雖然只是達成第1階段協定,未來還要進行下一階段談判,但是可以降低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有助於全球經濟的成長。不過雖然川普總統宣稱美中雙贏,且也有助於抑制中國大陸不公平經貿行為,建構全球公平競爭環境。但是各國反應是憂喜參半,對於全球經貿影響,也是利弊互見。

 

主要內容及可能影響

 

美中經貿協定2月14日正式生效日,雙方先降低部分加徵關稅的產品;不過此部分並未納入文本中,可以視為為緩和美中貿易戰,雙方分別退讓下所提供的「頭期款」。

 

美國方面,原定2019年12月15日對中國大陸1,600億美元產品加徵15%關稅已暫停實施;2018年分批對2,500億美元中國大陸產品加徵25%關稅雖維持不變,但對自2019年9月1日加徵15%關稅的1,200億美元產品,自2月14日起下調關稅為7.5%。

 

中國大陸也釋出善意,在2月14日起將2019年9月對750億美元的由美國進口產品,包括汽車、大豆、原油等,關稅由原先的5%-10%,減半成5%-2.5%。

 

美中第1階段協議共有八章,分別是智慧財產權、技術移轉、食品及農產品貿易、金融服務、總體經濟政策匯率問題與透明度、擴大貿易、評估與爭端解決及最終條款。主要內容及衍生影響如下:

 

一、智慧財產權:包括涉及商業秘密、與藥品相關的智慧財產權、產品地理標誌、商標、盜版和仿冒產品的執法領域。要求懲罰竊取商業機密的行為,禁制網路竊盜、越權披露貿易機密、要求創建機制來解決藥品專利的爭議、避免假藥、線上盜版等行為。

 

在本部分所規範之營業秘密保護、藥品智慧財產權、網路侵權、地理標示、仿冒藥品製造與出口、海關對侵害智慧財產權產品之邊境執法、惡意商標、以及智慧財產權救濟案件等問題,亦是在大陸台商所經常遭遇的經營障礙。因此若中國大陸能具體落實美中經貿協定各項義務,且未來可以一體適用於所有外商,對台商會有正面助益。

 

二、技術移轉:中國大陸承諾中止長期強迫外國企業向中國大陸企業轉讓技術,以獲得市場進入、行政准批、政府給予優勢條件的做法。中國大陸也承諾在行政程序中提供透明、公平和正當程序,以及按市場條件進行技術轉讓和許可。同時中國大陸進一步承諾,不會依照產業計畫,引導或支持以獲取外國技術為目的的對外投資。

 

中國大陸若能具體落實美中協議各項義務,且未來實施時可一體適用於台商,有助於降低台商未來在中國大陸經營之障礙。

 

三、食品及農產貿易:支持美國食品和農水產品(肉類、家禽、海鮮、稻米、乳製品等)對外出口成長,解決農水產品各項非關稅障礙;美國長期關切的農產品輸入中國大陸的問題,中國大陸均應制定配合執行的時間表。

 

農產品貿易一直是美國對外貿易談判的重要議題,不僅是美國對中國大陸長期以來的貿易關切,也一直是美國要求台灣等東亞國家對美開放市場及移除非關稅障礙重點,重點項目則包括牛、豬、乳製品、稻米、雜糧、水果等。

 

特別是在本部分中國大陸承諾將以國際標準所進行的風險評估,並以此做為開放的客觀根據,基本上中國大陸將開放美豬及美牛進口。相較於台灣目前仍不開放美國30月齡以上牛隻的牛肉進口,以及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進口,此部分一直為美國所關切及抱怨,未來美方可能會以美中經貿協定的標準來要求台灣,台灣應如何因應,可說是一大挑戰。

 

四、金融服務:解決美國服務提供者長期面對的貿易和投資障礙,包括銀行、保險、證券和信用評等,讓美國服務提供者可在更公平的競爭環境中,拓展服務出口。原則上中方允許美國金融服務提供商申請牌照得進入中國市場。

 

美中經貿協定的條款亦適用於其他外國金融機構,對台灣算是一新的機會。台灣金融業者部分已經在中國大陸設立商業據點,未來應該有機會擴展中國大陸的業務。

 

五、總體經濟政策匯率問題與透明度:中國大陸不能以匯率競貶和設定目標匯率方式,進行不公平競爭,應提高相關政策的透明度。

 

本部分凸顯美國對於貿易對手國匯率政策操縱關切與重視,美國在美墨加貿易協定(United State-Mexico-Canada Agreement, USMCA)也有類似的規定。未來若台美雙方簽訂類似貿易協議,很有可能亦涵蓋類似章節。此外,由於台灣亦有可觀外匯的存底,因此預料未來台美相關協議內容亦將強調避免競爭性貶值、以及不可為達競爭目的而釘住匯率目標,包括不可在外匯市場進行大規模、持續性且單向之干預。

 

六、擴大貿易:中國大陸承諾在未來兩年增加購買共計2,000億美元美國農產品(320億美元)、商品(777億美元)、能源(524億美元)、服務(379億美元) 。第一年購買總額為767億美元,包括美國農產品125億美元、商品329億美元、能源185億美元、服務128億美元;第二年購買總額為1,233億美元,包括美國農產品195億美元、商品448億美元、能源339億美元、服務251億美元。其中商品部分主要包括工業機械、電子設備、醫藥品、民航機、汽車、光學及醫療器材、鋼鐵、太陽能級多晶矽、化學品等。服務部分則包括智慧財產權使用、觀光旅行支出、金融服務等項目。

 

擴大貿易可說是美中經貿協定中最具爭議的部分,除了較難達標外,更嚴重的是用干預市場機制的手段,達成貿易目的。

 

協定要求中國大陸兩年內向美國分別增加購買767億美及及1,230億美元,共2,000億美元的產品,中國大陸每年平均對美國出口約2000億美元,所以中國大陸對美出口要大幅成長約50%才能達標,有一定的困難度。特別是在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中國大陸經濟急轉直下,內需市場也呈現疲軟,吸納美國進口的能力更是引發質疑。

 

除了農工產品難以達標外,由於中國生產活動停頓對能源需求大減,但未來還要增加對美國原油等能源產品的採購,困難度更高;特別是協定中也要求中國增加對美國觀光等服務的支出,以目前疫情嚴峻的程度,困難度也很高。

 

中國大陸未來若無法達標,美國也不太可能解除對中國加徵的關稅,甚至不排除再加碼;美中貿易戰仍會持續,對於全球經濟可說是雪上加霜。不過若是硬要中國大陸履行承諾,把中國大陸經濟拖垮,對美國也未必有利。所以未來川普總統如何在美中合作對抗疫情下,權衡推動第2階段經貿協定談判,值得觀察。

 

擴大貿易部分是美中經貿協定引起各國質疑最多的部分。中國大陸兩年要對美國增加採購2,000億美元的商品及勞務,涵蓋範圍遍及農業、製造業、能源及服務業商品。此種「自願進口擴張」措施,早在1980年代美國與日本之間即有類似的適用,已被WTO所禁止。只是川普完全不理會WTO規範,依照美中雙邊貿易的特性,要求中國大陸配合。中國大陸為了達標,最直接的做法是減少對由其他國進口,以增加由美國進口。各國雖然多有抱怨,但也無可奈何。未來是否會有國家率先發難,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下控訴美國,仍有待觀察。

 

七、評估與爭端解決機制:此機制主要是若一方未兌現承諾,雙方應進行諮商,並在90天內解決。若無法解決爭議,一方可以採取必要的補救措施反制。另外雙方將建立對話機制,加強經貿關係。

 

八、最終條款:原則上在簽署日30日內生效。

 

綜合分析

 

一、協定特色

 

「關稅持續,大幅購買、小幅開放、制度改革」是美中經貿協定的特色。雙方關稅稅率雖有下調,但仍維持過去課徵關稅的範圍,其中美國對三分之二中國大陸對美國出口,約3,7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仍維持懲罰性關稅;美國未來會視協定落實狀況,仍會把關稅當成談判籌碼。

 

美中貿易協定與一般自由貿易協定(FTA)不同。FTA通常以市場開放、降低貿易障礙為重點,近年來也強調經貿規範與國際接軌。美中貿易協定則聚焦在經貿制度改革,要求中國大陸必須遵守市場機能運作,政府不可以干預市場。

 

美國主張公平貿易,一方面要求中國大陸經貿制度要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但是在另一方面卻要求中國大陸增加對美國採購,完全以美國利益為考量,抵觸WTO規範。不但引起其他國家質疑,也會近一步損害功能已經式微的WTO。

 

至於市場開放僅局限在金融服務業;另外中國大陸將落實保障智慧財產權、不?迫技術移轉、不操縱匯率,並建立爭端解決機制,都是美國要求中國大陸改善不公平貿易,進行經貿制度改革的具體措施。

 

事實上,美國國內對美中貿易戰仍有雜音,認為加徵關稅只是將美國對中國大陸貿易逆差移轉到其他國家,對降低美國總貿易逆差效果有限。以2019年與2018同期相比,美國對中國大陸貿易逆差減少約720億美元,但美國總貿易逆差僅下滑約160億美元。而且加徵關稅會帶動進口品價格上升,部分會轉嫁到國內消費者,可說是損人不利己。

 

不過美國經濟在美中貿易戰下仍然維持在高檔,各項數據表現亮眼。美國國內也認為中國大陸是美國最大的威脅,中國大陸是美國最主要的敵對對手,而非只是競爭對手,所以普遍支持對中國大陸採取強硬態度。

 

未來雙方第2階段談判議題將進入「深水區」,除了政府補貼外,還包括國營事業、網路安全,以及美國斷絕以華為為主的中國企業供應鏈等議題。這些均是相當敏感且雙方歧見較大的項目,談判困難度預期也較高。

 

二、關稅面對台灣影響

 

﹙一﹚2019年9月1日被加徵關稅產品,關稅已減半,可減緩在大陸台商出口所受之壓力

 

自2018年7月美國對中國大陸產品加徵關稅以來,已有2,500億美元中國大陸產品被加徵25%關稅,1,200億美元產品被加徵15%關稅。原定2019年12月15日另對1,600億美元產品加徵關稅,現已因美中達成第1階段貿易協議而暫停實施,加徵15%關稅的1,200億美元產品,則已經減半實施。在1,200億美元產品中,多為電子及電機設備(HS 85)、機械設備(HS 84)、成衣及雜項紡織(HS 61~63),已擴及消費產品,基於關稅提高而調升消費品價格,不只是讓美國消費意願降低,也減少廠商獲利空間,對雙方皆有不利影響。在關稅調降之下,在中國大陸製造的台灣廠商,出口壓力可稍微舒緩,但目前需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衝擊。

 

﹙二﹚未撤銷對3,700億產品的加徵關稅,轉單台灣的效益應能持續

 

美中貿易戰促使台灣出口市場出現明顯的移轉,2019年台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出口金額較去年減少56.71億美元,下滑4.1%(1,322億美元);對美國則增加67.79億美元,成長17.2%(463億美元),對美國出口增加的收益超過對中國出口減少的損失,不過受到全球經濟整體下行影響,2019年台灣整體出口仍下滑1.4%(3,293億美元)。其中資通與視聽產品(59.90%)、玩具與運動用品(20.00%)、家具(20.79%)與毛皮及其製品(124.32%)等,係2019年台灣對美出口成長較大的產業,受益於轉單效益可能較大。由於第1階段協議維持2,500億美元中國大陸產品被加徵25%關稅,且1,200億美元減半後的加徵關稅仍有7.5%,預期台灣所享有的轉單效益應能持續。

 

﹙三﹚中國大陸擴大對美採購,對我國對中出口之工業機械、太陽能級多晶矽、化學品等可能造成影響

 

中國大陸承諾在未來兩年增加購買共計2,000億美元美國產品,其中製造品占777億美元,第一年購買329億美元,第二年購買448億美元,主要包括工業機械、電子設備、醫藥品、民航機、汽車、光學及醫療器材、鋼鐵、太陽能級多晶矽、化學品等。

 

其中涉及之醫藥品、民航機、汽車、光學、光學及醫療器材、硬木等,台美在中國市場市占率差距懸殊或出口相似度很低,所受影響有限;不過工業機械、電子電機設備、太陽能級多晶矽等,中國大陸自台、美進口均不低,可能美國會受到中國自美擴大進口的影響。

 

三、對2020美國總統大選的觀察

 

美中貿易第1階段協議,可以看出川普總統為爭取競選連任的斧鑿痕跡。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未來兩年中國大陸增加對美國採購2,000億美元,特別是777億美元的工業產品,以及320億美元的農產品,以降低美國對中國大陸的貿易逆差。

 

雖然民主黨候選人目前還未浮出台面,但根據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川普支持度仍然小幅落後民主黨。與2016年選舉大致相同,雙方主要決戰區還是在美國中西部,該地區在2012年支持民主黨,2016年川普以美國工作外流,保證把外流的工作機會帶回美國的成功訴求倒戈支持川普;即所謂的「搖擺州」,包括賓州、密西根州、俄亥俄州、威斯康辛州及愛荷華州,是川普獲得大位的最重要關鍵。此次選舉川普只要能確保搖擺州的基本盤,繼續在中西部勝出,成功連任機率很大。

 

本地區是美國製造業重鎮,一般稱為「鋼鐵帶」,同時也是美國玉米及大豆的主要產區。在協議中,中國大陸承諾大幅增加對美國的採購農產品及工業產品,目的就是拉抬川普總統在中西部的聲勢。而川普總統在最近競選活動中,不斷提醒該地區選民只有他有能力可以悍衛「鋼鐵帶」、「玉米帶」及「大豆帶」勞工及農民的利益,可以迫使中國大陸低頭增加對美國採購。

 

原本各界普遍看好今年全球經濟,預估表現會優於2019年,但是在中國大陸疫情擴散到全球後,對於今年的經濟前景預估轉趨保守。就連一直表現強勁的美國也出現衰退的警訊,不利於川普連任,所以川普總統在選前除了會繼續制衡中國大陸外,也必然會加強經濟政策的力道,美國總統大選的競爭會更加白熱化。

 

四、美中技術競賽的加溫

 

美中貿易戰顯示美國對中國崛起的不安,美國真正在意的是中國大陸技術威脅,侵蝕到美國產業利基,更危及美國國家安全,所以必須全面制衡。不過中國大陸雖然產業水準快速提升,但重要技術美國仍居於領先;美國也掌握全球主要產業供應鏈中的關鍵製程,緊緊扣住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未來必需提升產業技術水準,惟有技術自主才能抵擋美國制裁。只要技術維持自主性,就可以和美國分庭抗禮。美國為了降低中國大陸威脅,甚至要把中國由美國供應鏈移除;所以長痛不如短痛,中國大陸下定決心打造自身供應鏈。

 

中國大陸也體認出創新的價值與重要性,美國之強在於技術持續創新,商業模式不斷更新,品牌價值也隨之水漲船高。中國大陸未來要能與美國抗衡,必須先翻轉全球對中國製造即是低附加價值的刻板印象,並打造可以引領全球的中國品牌,才能在供應鏈中居於主導地位。所以未來無論美中貿易戰後續發展如何,全球競爭將會升溫。

 

五、美中供應鏈分道揚鑣

 

許多跨國企業在美中貿易戰開始後,就降低在中國大陸營運比重,甚至開始逐步撤出中國大陸,美中供應鏈已經開始分離。中國大陸爆發新冠肺炎後,迄今生產活動幾乎停頓,在距疫情舒緩仍遙遙無期下,跨國企業可能會永遠脫離中國生產體系,此會帶動美國供應鏈的成長,並促成產業及資金回流美國。

 

美國目前積極準備修訂出口管理條例(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 EAR)下的外人直接生產規則(Foreign Direct Product Rule),準備進一步切斷以華為為首的中國企業,美中供應鏈會加速脫鉤。但是川普在2月18日在推文上又有轉彎的跡象,川普提到不能一直用國家安全當藉口,這樣會使外國人很難和美國做生意。美國技術為世界第一,還是可以出售高科技產品例如晶片,似乎顯示美國加強對中國科技出口的政策出現軟化;特別是針對華為的政策可能變得有彈性,不但使得未來不確定性增加,對於川普的立場更是無法預測。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未來若是疫情平緩,中國大陸開始重建供應鏈,將會引發美中另一波的競爭。

 

六、川普其他追求公平貿易的措施

 

川普除了對中國大陸強力制裁外,之前也完成與墨西哥及加拿大的貿易協定,與日本經貿協定也完成了第1階段,目前仍在進行下一階段談判。現在更將矛頭指向開發中國家,在川普的邏輯中,全世界所有的國家對美國都不公平,特別是美國過去提供開發中國家很多特別的優惠待遇,更是得不償失,所以準備一次把帳算清楚。

 

例如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近日公布,縮減「開發中國家(Developing Country)」和「低度開發國家(Least-Developed Country)」的名單。包括中國、印度、韓國、新加坡、香港等25個經濟體都被排除在外。川普公開指責這些國家已經非常富裕,竟然還自稱是開發中國家,簡直就是荒謬且不合理,嚴重擾亂國際貿易秩序。

 

美國主要目的是未來將修改其貿易救濟法,因為美國貿易救濟法中,對於開發中國家有提供一些特別待遇,修改後可降低未來美國啟動反補貼調查的門檻,以了解相關國家是否藉由不公平的補貼政策,而損害美國國內企業。而且美國未來還將會把嚴格訂立開發中國家門檻的主張,在WTO架構下推動。

 

除此之外,美國、日本及歐盟在今年1月針對補貼規範發表聯合聲明(Joint Statement of the Trilateral Meeting of the Trade Ministers of Jap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uropean Union),希望未來WTO補貼協定,可以朝此方向修改。特別希望可以增加對補貼措施使用的限制,以免對貿易產生扭曲。此主要著眼於許多國家為了扶植產業發展,政府對其他企業挹注大量資源,形成「個別企業」與「開發中國家」不公平競爭,所以有必要修正。雖然距離定案可能還需要一番周折,但可以看出先進國家對於補貼議題的重視。

 

結論

 

美國掀起美中貿易戰,除了要降低中國大陸的技術威脅外,美國對於中國政府的手伸入市場更感到深惡痛絕,形成美國企業與中國政府不公平競爭的情形,必須加以改進。而中國則對美國要求中國進行經貿制度改革,甚至還要建立監督機制也極為反感,視為干預中國內政。雙方認知存在重大歧見,所以即使雙方簽署了第1階段經貿協定,但未來可能再度會引發經貿衝突。

 

在美中談判交鋒中,中國大陸體會出美國「理直氣更壯,理不直也不讓步」的強硬立場,更見識到川普善變的個性,即使美中達成了第1階段協議,中國未來除了需要履行協議外,也要看是否合川普個人之意。

 

不過在國際經貿談判中,實力才是最堅強的後盾。中國大陸經濟實力再強,也沒有美國底子厚;中國大陸也了解若美國不解除對中國的額外關稅,中國大陸今年經濟成長將非常低迷;中國大陸雖然可憑藉14兆美元內需市場來支撐經濟,但也離不開22兆美元的美國市場。

 

川普總統一再宣稱美中經貿協定的成就;特別是在協定生效前美國對中國大陸貿易逆差,已經大幅減少。未來如果中國大陸對美國採購到位,可以進一步改善美中貿易失衡問題。再加上中國落實智慧財產權保障、杜絕強迫技術移轉與匯率機制透明化等;未來在第2階段貿易談判若可再有效制定政府補貼、規範國營事業及網路安全規範,川普自信可以將中國這隻桀驁不馴的怪獸,納入美國的框架中,充分展現其制衡中國的能力,有助於其爭取11月總統大選的成功連任。川普更強調藉由美中經貿協定,將確保美國可以維持優勢,不會被中國大陸超車;但是若是總統換人,美國將會被中國大陸追過。

 

包括台灣及東南亞國家,這次藉地利之便,成功地吸納了由中國大陸移出的企業或訂單;台灣對大陸的出口減少,但對美國的出口增加,有助於分散出口市場。但是由於全球景氣降溫,去年台灣整體出口還是呈現小幅衰退,所以加速強化出口動能,可說是非常重要。另外如何使回台企業可以落地生根,而非只是隨著市場環境變化而移動的「游移性投資」,也是必須注意的重點。

 

此波美中貿易戰雖然帶動不少台商回台生產,但是主要是由成本所驅動。其中有許多替國際品牌代工的資通訊產業,應其客戶要求而移轉生產據點。未來必須使來台企業在台灣繼續深耕加碼,才能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另外美中經貿協定,雖是美國針對中國大陸經貿問題而設計,但其中有些規範未來也會適用於美國與台灣的經貿協定,台灣也應該預先做準備及因應。

 

未來無論美中貿易戰發展如何,台灣都應全力推動技術升級,確保國際競爭力於不墜。事實上,在此波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下,各國藉由自由貿易協定來鞏固供應鏈,所引發全球高科技產業競爭,以及在創新模式下所帶動的科技競賽,未來均會更加白熱化。台灣絕對不可以缺席,更不能落後。(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