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
解析俄烏衝突對陸政經影響

589

本文主要在分析俄烏衝突對大陸政經情勢的影響,並預測大陸當局將採取怎樣的政策回應。誠如西班牙經濟學家艾西亞所說,俄烏衝突除了造成大宗商品價格高漲之外,直接影響比較有限。不過,俄烏衝突比較值得關注的是,俄烏衝突後大國博弈的加劇與地緣政治風險的升高;另面對美歐可能的制裁、圍堵與脫鉤,未來大陸當局將提出怎樣的反制?以及怎樣的策略突圍?而這又將如何牽動全球政經情勢?是未來不可輕忽的重大變化。

 

 

文:黃健群

 

 

 

 

今年以來,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在多個場合提到:「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深刻複雜變化。」誠然,此刻的大陸,外部必須面對以美國為首的抗中聯盟、俄烏衝突導致的地緣政治變化;內部又必須因應新冠疫情復發,動態清零導致的供應鏈危機。內外部情勢的發展,都對大陸的經濟、產業乃至政治產生了結構性的影響。本文主要分析俄烏衝突對大陸政經情勢的影響,並預測大陸當局將採取怎樣的政策回應。 

 

俄烏衝突短期內難解 

 

自今(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宣告以「去軍事化」及「去納粹化」為名對烏克蘭採取「特別軍事行動」後,俄羅斯不僅對烏克蘭多個城市發動飛彈和空襲,地面部隊也從多方向大規模入侵烏克蘭。 

 

截至5月,俄烏衝突的最新狀況,烏克蘭已正式撤守東南部港市馬立波(Mariupol)的亞速鋼鐵廠,俄羅斯則持續攻擊烏東地區。但根據媒體報導,俄軍在頓巴斯(Donbas)地區攻勢不如預期,烏軍反而在大城哈爾科夫(Kharkiv)周邊的進攻取得進展。 

 

至於各國的反映:俄國入侵烏克蘭後,世界各民主國家紛紛針對俄羅斯片面改變現狀的入侵行為,提出嚴厲譴責及制裁;而包括沙烏地阿拉伯、中國大陸、巴基斯坦、以色列、土耳其、歐洲各國,甚至梵諦岡,都表達願意介入俄烏衝突的調停。 

 

事實上,在各國斡旋下,俄烏衝突迄今,雙方已展開共六次談判。3月底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的第六輪談判中,烏克蘭談判代表表示,烏克蘭願意不加入北約以及任何軍事聯盟成為中立國、推行無核化並且放棄收復克裡米亞和頓巴斯;俄羅斯談判代表則表示,俄羅斯不反對烏克蘭加入歐盟。在各界都認為俄烏和平露出一絲曙光的時刻,4月初在基輔附近的布查(Bucha)慘案曝光,即使俄羅斯堅稱並未犯下暴行,且指稱布查慘案是烏克蘭捏造的假消息,但在美國的提案下,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仍表決通過暫停俄羅斯人權理事會成員資格。爾後,西方各國也紛紛升高了對俄羅斯的制裁,包括美國將暫停與俄羅斯和白俄的正常貿易關係,提高兩國的貿易關稅,也將禁止美國從俄羅斯進口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氣;歐盟則啟動了對俄羅斯第五輪制裁,包括禁止進口俄羅斯煤炭、木材、化學品和其他產品、禁止向俄羅斯出口包括高科技產品在內的商品、制止更多的俄羅斯船隻和卡車進入歐盟、禁止與俄羅斯外貿銀行等四家俄系銀行進行交易⋯即便被認為與俄羅斯關係良好的大陸,雖然針對布查慘案表示「任何指控都應基於事實」,但也不諱言,有關布查鎮平民死亡的報導和畫面「令人十分不安」。 

 

布查慘案後,雖然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仍表示,和俄羅斯透過談判終止戰爭,仍是烏克蘭不得不的選擇,但他也強調,烏克蘭「去軍事化」問題將不再是與俄羅斯談判的選項,且如北約提出邀請,烏克蘭也將準備加入。5月上旬,澤連斯基進一步提議盟國簽署多邊協議,要俄國賠償戰爭損失;此外,他也強調拒絕妥協割讓領土。 

 

在俄烏因各有堅持而使得談判陷入僵局、且歐美各國自有盤算的情勢下,俄烏衝突短期內看來難解。然而,在此過程中,中國大陸扮演的角色備受關注;一方面大陸當局多次強調將繼續與俄羅斯加強戰略協作,建立「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但另一方面,則避免因和俄羅斯關係太過緊密,而違反西方國家制裁禁令以遭受波及。 

 

俄烏衝突對大陸的經濟影響 

 

俄烏衝突迄今,大陸當局仍未將俄羅斯對烏克蘭採取的軍事行動稱為「入侵」,也並未譴責俄羅斯,更未加入美歐等國的對俄羅斯制裁陣營。大陸當局一再重申,在俄烏衝突中國大陸採取的是「四個應該」立場:首先,各國主權、領土完整都應得到尊重;其次,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都應得到遵守;第三,各國合理安全關切都應得到重視;最後,一切有利於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都應得到支持。這所謂的「四個應該」,隱含了對美國的批判;大陸當局認為,對俄羅斯的全面制裁,體現了美國的霸權思維;大陸當局堅持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法體系。制裁應當是國際組織發起的共同決定,而不應該是由任一國主導。 

 

基於此,大陸當局多次表示,制裁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製造出新的問題;不斷升級的制裁將對全球金融、能源、糧食、交通、供應鏈等各方面造成嚴重衝擊,損害疫情下的世界經濟復甦和各國的民生。 

 

一、俄烏衝突對大陸直接影響不大,但將推升能源、糧食等成本 

 

對大陸當局來說,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國家,烏克蘭更是中國大陸「一帶一路」通往歐洲的重要樞紐。 

 

從雙邊貿易來看,中國大陸都是俄羅斯和烏克蘭最大的貿易夥伴。根據大陸海關統計,2021年中國大陸對俄羅斯出口占其總出口僅約2.0%,從俄羅斯進口占比僅約2.9%,但中俄雙邊貿易額為1,468.87億美元,同比增長35.8%,中俄雙邊貿易首次突破1,400億美元,也是創歷史新高。其中,大陸對俄出口675.65億美元,同比增長33.8%,連續6年保持同比增長態勢;大陸自俄進口793.22億美元,同比增長37.5%。中俄雙邊經貿主要在「能源合作」(2021年大陸進口產品65%為能源產品);俄羅斯是中國大陸第1大能源進口來源國、第1大電力進口來源國、第2大原油進口來源國和第2大煤炭進口來源國;此外,中國大陸對俄羅斯出口主要為汽車、家電、工程機械等機電產品,俄羅斯的重要基礎建設(例如莫斯科地鐵),也是由大陸企業承包。 

 

根據官方數據,今(2022)第1季,中俄貿易額為381.7億美元,同比增長28.7%,依照這樣的趨勢,預估2022年中俄雙邊貿易可望突破1,500億美元。而俄羅斯官方也表示,中俄貿易額將可能提前於2024年達到2,000億美元。 

 

至於烏克蘭部分,2021年中烏貿易總額為193.0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9.7%,占該年烏克蘭貿易總額13%左右。其中大陸對烏克蘭出口94.06億美元,同比增長36.8%,但僅占其出口約0.3%;出口最大的項目是三輪車、踏板車、踏板汽車及類似裝置,其它如電話機、殺蟲劑、自動資料處理機、燈具等各類五金、機械、電子、箱包、服裝、日用品等;自烏克蘭進口98.99億美元,同比增加23.7%,但僅占其進口約0.4%,前三大類自烏克蘭進口商品為鐵礦石、玉米、大麥,但以比例來看,主要自烏克蘭進口的產品是占大陸進口29%的玉米,以及26%的大麥;雖然烏克蘭創匯超過六成的鐵礦石,有41.9%是出口到大陸,但僅占大陸進口的1.6%。 

 

根據大陸智庫評估,由於俄羅斯和烏克蘭GDP全球占比分別僅約為1.9%和0.2%(2019),且俄烏占中國大陸外貿比例不高,因此雖然俄烏衝突影響中國大陸對俄烏的出口,但直接衝擊不大。因此,即使美歐制裁俄羅斯導致其經濟下滑,對大陸的總出口影響相當有限。 

 

然而,由於俄羅斯是全球能源輸出大國,其天然氣、煤炭和原油出口分別占全球的16%、16%和11%;中國大陸有27%的煤炭、17%的管道天然氣、16%的原油和6%的液化天然氣均來自俄羅斯。至於作為農業大國的烏克蘭,2021年小麥的出口約占全球的8%;除玉米外的其它粗糧如大麥,出口占全球總量的12%;玉米占全球出口總量的13%。中國大陸自俄烏地區進口的玉米約占其總進口的29%、大麥約占26%、穀物占18%,豆油則占18%。 

 

換言之,俄烏雖然在中國大陸外貿的占比不高,但俄烏持續衝突,再加上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都將推升中國大陸進口相關產品的成本。 

 

二、中俄經貿關係將持續深化,但大陸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有限 

 

歐盟高度依賴俄羅斯的能源,2019、2020年歐盟的煤炭就有大約50%是由俄羅斯進口;而以2021年為例,歐盟自俄羅斯進口的油品占其進口總額36%,自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更占超過其進口總額的41%。 

 

雖然布查慘案後,歐盟宣布不再向俄羅斯進口煤炭,但由於此禁令有120天的緩衝期,因而歐盟國家紛紛搶進包括俄羅斯等國的煤碳,以因應禁令生效後可能的搶購熱潮。但相較禁運煤炭,歐盟對於要禁運來自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則難以達成共識;德國政府甚至公開警示,如果德國必須棄用俄羅斯天然氣,那麼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德國將面臨大規模失業和貧困。然而,即使如此,歐盟仍持續為全面禁購俄羅斯能源做準備,歐盟預計今年將減少對俄羅斯三分之二的天然氣依賴,並在2027年前結束所有俄羅斯化石燃料的進口。 

 

在歐盟計畫逐步減少採購俄羅斯能源的同時,大陸能否取代歐盟成為一個各界關注的焦點?事實上,自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美歐制裁俄羅斯後,大陸從俄羅斯進口原油的占比就快速提升。但雖然今年冬奧會前,中俄已達成協議:俄羅斯將分十年共增供一億噸原油給中國大陸,然而,俄羅斯一年提供給歐盟的石油就超過一億噸,再加上中國大陸「雙碳」目標下,對原油的進口持續下降。因而,大陸能有多大餘量消化歐洲減購自俄羅斯的原油?各界無不質疑。 

 

至於天然氣部分,雖然中俄議定:俄羅斯每年在現有的380億立方米供應量規劃上,每年再向大陸新增供應約26%、100億立方米的管道天然氣,但相較於每年俄羅斯輸往歐盟的1800-2000億立方米供應量,大陸顯然仍難以取代歐盟。且即使大陸對天然氣的進口需求未來繼續增長,而俄羅斯也想增加對大陸的天然氣出口,但由於價格問題,再加上大陸可從中亞等國進口天然氣,並不一定要從俄羅斯進口,種種因素考量下,可以預測,中俄能源合作雖然會因俄烏衝突進一步深化,但發展程度有限。 

 

俄烏衝突對大陸的政治影響 

 

一、大陸避免因俄烏問題影響對歐盟、美國貿易 

 

在這次俄烏衝突過程,大陸扮演的角色備受關注;即使國際輿論施加龐大壓力,但迄今大陸仍拒絕譴責甚至加入制裁俄羅斯的陣營。一些評論認為,大陸將為維護地緣政治利益而犧牲經濟利益。但由大陸外貿來看,似乎並不盡然。 

 

這次強力制裁俄羅斯的歐盟和美國,分別為大陸第2、第3大的貿易夥伴。2021年,中歐貿易總額達8,281億美元,同比增長27.5%,創歷史新高;其中歐盟自大陸進口約5,160億美元,增長了逾五分之一,歐盟和大陸的貿易逆差擴大至2700多億美元。此外,雖然目前「歐中投資協定」遭歐洲議會凍結,但由於此協定有助於歐企進入大陸市場,因此,如果習近平在今年連總書記後,在雙邊都有需求的情況下,大陸可能對歐盟妥協,以促成協定的生效。屆時,歐中經貿關係勢必更加緊密。 

 

與此同時,即使美國強調要重新校準美中貿易關係,但中美貿易仍持續升溫;2021年中美貿易額達到7556.45億美元,同比增長28.7%。而在美國經濟復甦、內需強勁等因素刺激下,美國對大陸的商品貿易逆差達到3,553億美元,相較2020年再擴大450億美元;美中兩國貿易逆差僅次於2018年的4,182億美元。 

 

至於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如前所述,占大陸外貿比例都不高。因此,可以推論: 

 

首先,大陸將避免為了與俄羅斯關係,影響與歐盟、美國的貿易。即使近年來和俄羅斯、烏克蘭的貿易額快速增加,但大陸與歐盟、美國的貿易額仍遠遠大於與俄烏。因此,從穩外貿的角度來看,即使大陸堅持不加入制裁俄羅斯的行列,也表明和俄羅斯「合作無上限」,但大陸當局在重申「致力勸和促談」立場的前提下,一方面強調要提供烏克蘭包括食品、生活必需品等人道主義援助物資,另一方面卻透過坐視盧布貶值、被動回應俄羅斯想動用人民幣外匯儲備、停止飛機零件出貨給俄羅斯航空公司,以及暫停與俄羅斯、白俄羅斯所有計畫等方式,和俄羅斯保持一定的距離。與此同時,大陸當局也要求國企撤回它們在西方國家的業務,並禁止大陸官員擁有海外資產,以避免美歐的制裁轉向大陸,影響了大陸與歐盟、美國的貿易。 

 

其次,由於西方的制裁,特別是歐盟已宣布自8月起不再向俄羅斯進口煤炭,且在今年將減少對俄羅斯三分之二的天然氣依賴,並在2027年前結束所有俄羅斯化石燃料的進口,因而俄羅斯將增加對大陸以能源為主的經貿依賴。但在「雙碳」目標下,大陸對化石能源的需求將逐漸下降,大陸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有限。 

 

最後,穩定的國際經貿環境,有利大陸的經濟發展。對外貿相當依賴的大陸,任何的戰爭都將衝擊全球經濟的增長,也將推升大陸這個世界工廠的生產成本;因而,大陸當局此階段仍要防止西方國家把制裁矛頭指向中國大陸,避戰仍是此階段大陸的主軸。 

 

二、大陸針對西方制裁進行預演 

 

據統計,自今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迄今,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項目超過五千項,已超越伊朗、敘利亞、北韓等國,成為全世界被制裁最多的國家。而根據媒體報導,大陸已針對美國對俄羅斯進行的各種制裁進行「兵推」,除了分析俄羅斯如何應對美國制裁及其成敗因素,更重要的是分析大陸可以藉此吸取的教訓。也就是說,大陸當局正透過觀察此次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手段與成效,預演大陸遭受同樣制裁的情況及有效回應策略。 

 

即使國際輿論一再批評,大陸當局仍堅持不加入美歐制裁俄羅斯的陣營。其原因在於大陸當局認為目前國際對俄羅斯的制裁,主要仍是美國主導;任何的制裁應由國際組織發起並共同決定,不應由任一國主導。且大陸當局強調,不斷升級的制裁,影響的將不只是俄羅斯,而是全球金融、能源、糧食、交通、供應鏈的穩定,並將嚴重衝擊疫情下的全球經濟復甦動能。 

 

但即便如此,大陸當局除多次強調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重要,並在聯合國對俄制裁案投下棄權票,仍儘可能的不牴觸西方禁令,同時與俄羅斯經濟保持距離,以避免被捲進西方的制裁風暴。 

 

事實上,大陸對歐美國家的制裁並不陌生,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多年來對大陸祭出包括武器禁運、出口管制、科技脫勾、特定人員交流封鎖,乃至官員財產凍結等涵蓋各層面的制裁。這些制裁都產生了一定的作用,但對大陸當局來說,當務之急是加強與全球金融領域掛勾,以及強化大陸在全球供應鏈的角色。 

 

大陸當局認為,此次歐美將俄羅斯七家銀行從SWIFT系統中移除及凍結俄羅斯外匯儲備,固然突顯了以美國為主的金融霸權和長臂管轄的不合理,但卻是有效的手段。也就是說,如果西方對大陸祭出同樣的金融制裁,將嚴重挑戰大陸金融安全。因此,考慮到美元的國際結算地位及SWIFT系統短期內仍難挑戰,短期內大陸當局仍將透過積極參與包括IMF、國際清算銀行、世界銀行、金融穩定理事會等主要國際金融機構力求強化掛勾,以改革對大陸不利的規則和制度;同時逐步增加大陸在全球金融領域的話語權;中長期則是透過一帶一路、RCEP逐步擴大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量能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以期能夠改變全球金融體系的美元霸權結構。 

 

同時,誠如大陸學者所說,由於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所以美歐並未針對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實行全面禁運,以致造成制裁的失敗。因此,大陸勢將借鑑,透過持續擴大開放吸引外資,同時加強自主研發能量,以增加供應鏈韌性及重要性,維持甚至增加大陸在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作為弱化西方制裁的有效策略。 

 

結論:未來大陸將如何因應西方圍堵?將是最值得觀察的重大變化 

 

中國大陸是經濟全球化的得利者,因而大陸當局一再強調支持和維護經濟全球化體系。大陸當局指出,由於全球經濟已高度融合,因而無論是俄烏衝突,亦或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都會讓已受新冠疫情衝擊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並進而衝擊現有世界經濟體系。由於今年秋季中共將召開「20大」,因對中共來說,無論是俄烏的持續衝突,亦或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甚或全球的抗中浪潮,這些可能對中國大陸外貿造成負向影響的國際經貿情勢,都是中共所極力避免的。 

 

總體來說,誠如西班牙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Garcia-Herrero)所說,俄烏衝突雖然對中國大陸造成的影響是負向的,但除了大宗商品價格高漲之外,直接影響比較有限。較值得關注的是,俄烏衝突後大國博弈的加劇與地緣政治風險的升高。面對美歐可能的制裁、圍堵與脫鉤,未來大陸當局將提出怎樣的反制?又將提出怎樣的策略突圍?而這又將如何牽動全球政經情勢?這將是未來最值得觀察、也不可輕忽的重大變化!(作者為工總大陸事務組組長)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