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

民國113年02月

產業雜誌

企業領袖對國家領導人的期許

面對全球依舊處於劇烈變動的局勢,

包括紅海危機、俄烏戰火、以巴衝突持續膠著、延燒,也嚴重衝擊全球經濟,

在此同時,國內也面臨淨零、數位轉型,以及五缺等課題的夾擊。

在內有憂、外有患中台灣選出了新的總統、新的國會,

對520後的新政局,企業領袖們有什麼樣的期許呢?

本文作者特採訪了工總理事長苗豐強、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商總理事長許舒博、

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以及紡拓會董事長郭紹儀。


《社論》

「去風險」前,務須了解「風險」為何

《企劃專題》

企業領袖對國家領導人的期許/譚宗仙整理

《專題報導》

2024年全球金融市場趨勢與展望/林士傑
前瞻2024年中國大陸總體經濟/劉孟俊
從COP28看國際氣候行動趨勢與企業因應/李堅明
東帝汶經貿概況與商機/李明勳、鐘雲曦

《焦點報導》

工總赴南投縣關懷送暖/編輯部

《專欄》

〈智慧財產〉近期兩岸商標法制與實務發展趨勢/張遠博
〈海峽兩岸〉 鑒往知來─2023年大陸經濟概況回顧/黃健群
〈創新經營&永續發展〉 2024全球ESG展望/黃正忠
〈產業透視〉 被動元件產業現況與未來/李立穎
〈老闆學〉 國債高築的年代來了/謝志岳
〈稅務資訊〉 貨物稅的興革芻議/黃士洲
〈健康補給站〉 肝病就像溫水煮青蛙/李均

 

 

「去風險」前,務須了解「風險」為何
2023年3月30日,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Gertrud von der Leyen)在回答「歐盟為何沒有響應美國呼籲,與中國脫鉤」的問題時表示,「與中國脫鉤既不可行,也不符合歐洲的利益」。所以歐盟要專注的,應該是「去風險(de-risking),而不是脫鉤(de-couple)」。這個說法,更在5月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高峰會議,成為對外聯合聲明的官方文字。目前看來,「去風險」就是為了取代「脫鉤」。目的在強調G7並不針對中國,而是要避免供應鏈過度集中而產生的斷鏈風險。但在2024年的這個當下,「去風險」似仍停留在口號階段,缺乏實質內容,全球真正面臨的「五大風險」,並沒有被各國正視,並積極因應。
貨物稅的興革芻議
貨物稅收近10年來穩定在1,700億元上下,僅占總稅收5%左右,且接近90%的貨物稅收集中在車輛與油氣類。貨物稅本質上是選擇性地針對特定貨物課徵,形成與其他貨物的差別待遇,明確正當理由當屬必須,尤其是貨物稅的財政重要性日益式微之下。本文認為除卻油氣類與車輛之外,其餘基本原料的水泥、輪胎、平板玻璃以及消費品的電器、飲料品不僅找不到非課不可的正當理由,對之課稅有礙稅捐中立,更干擾我國逐步邁向高科技與AI社會與經濟模式,因此貨物稅的稅改以今日財政迭有超徵之下,值得研議。
企業領袖對國家領導人的期許
面對全球依舊處於劇烈變動的局勢,包括紅海危機、俄烏戰火、以巴衝突持續膠著、延燒,也嚴重衝擊全球經濟,在此同時,國內也面臨淨零、數位轉型,以及五缺等課題的夾擊。在內有憂、外有患中台灣選出了新的總統、新的國會,對520後的新政局,企業領袖們有什麼樣的期許呢?本文作者特採訪了工總理事長苗豐強、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商總理事長許舒博、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以及紡拓會董事長郭紹儀。
2024年全球金融市場趨勢與展望
相較前二年各國央行明確的升息方向,2024年在美中關係變化、中東地緣政治風險,國際油價上揚造成通膨再度升溫,以及就業及薪資是否穩定降溫,利率決策評估考量變數增加,亦持續考驗2024年各國央行的利率決策方向與力道。2024年包括美歐央行利率決策變化、日本央行超寬鬆貨幣政策變化、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及美中關係變化、中東及俄烏戰爭持續、主要國家通膨情勢減緩程度、中國大陸內需經濟及房地產市場穩定等,均為2024年全球金融市場關注重點所在。
前瞻2024年中國大陸總體經濟
2024年由於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大陸國內需求得到恢復,預計GDP有望從2023年的4.5%提升到5.0%。但各項指標的改善幅度都不大,經濟前景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如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和國際貿易緊張,將影響中國的對外貿易,而內外資企業為避免逐漸升高的政治風險,在「中國加一」策略下尋求多元化市場;以及內部方面,房地產、地方債和失業問題亦有待解決。在其政策未出現大幅變化的情勢下,經濟可能長期緩步下降。此外,人口老齡化、產能過剩、生產力全球價值鏈重組等,均限制其長期發展動能。
從COP28看國際氣候行動趨勢與企業因應
COP28會議期間,發布「第一期全球盤點成果報告」,結果顯示,自2015年以來,《巴黎協定》執行績效無論在減緩或調適的成績單,都不及格。展望COP28氣候大會之後,全球將會提出更具雄心的「國家自主減量目標」,以及加強調適行動,據此,國家將會加速與擴大規模,開展系列轉型活動,例如能源轉型與社會轉型等,金融機構將扮演重要的驅動力,碳權開發將更有價值,碳權使用將需要更具完整性。產業部門將面臨重要轉型挑戰,如何因應?將挑戰轉為機會,將是企業的重要課題。
工總赴南投縣關懷送暖
工業總會每年皆會在寒冬歲末時刻結合所屬公會,到不同縣市辦理歲末寒冬關懷送暖活動,今年則選擇到南投縣。當天活動,由工總常務理事兼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召集人陳煌銘率同副召集人黃莊芳容理事與張綺珊理事、陳益民秘書長、曾健華、許文憲、雲有財、張志毓、林江涯、楊銀明、陳洋裕、翁聰賢、李進步等多位理監事以及所屬公會及廠商代表等共約40人與會,將勸募到的物資與加菜金,分別贈送給南投縣5家合法經營的社福機構。南投縣縣長許淑華亦率同社會及勞動處官員到場致謝。
近期兩岸商標法制與實務發展趨勢
為持續深化兩岸商標領域交流與合作,由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主辦的第三屆「兩岸商標實務論壇」在北京君策知識產權發展中心、萬慧達知識產權、京東集團、北京清華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法研究中心等所屬的頂尖專家主講人與與談人襄助玉成下,於2023年12月1日順利舉辦並續採實體及線上同步進行,本論壇邀集兩岸先進共同聚焦「商標法制與實務動向」、「產地標章保護制度」、「網路商標侵權司法保護實務」、「數位時代品牌商標經營策略」等兩岸商標議題,期盼有助於提升兩岸商標保護、管理、運用的能力。礙於篇幅,筆者將專注於兩岸法制發展,並以京東集團商標策略為主軸進行重點分享,使產業商標實務運作及法制上能夠作為參考。
鑒往知來─2023年大陸經濟概況回顧
2023年是3年新冠疫情解封後第一年,原本各界預期大陸經濟會觸底反彈;但房地產暴雷、外貿出口動能衰退等諸多因素,讓大陸去年的經濟表現起伏跌宕。今年1月17日,大陸國家統計局發布了去(2023)全年經濟數據,去年大陸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26兆582億,年增5.2%,略高於原來預期的5%。並以「國民經濟回升向好,高品質發展扎實推進」為去年經濟進行了總結。本文透過對大陸官方資料的梳理,回顧2023年大陸經濟概況;希望據此能夠鑒往知來,觀測出大陸今年的經濟發展概況。
頁次 : 1 / 1

gotop